
婚姻里,最难的一点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看过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回答:
“我曾花了大量时间和伴侣争吵、辩论,期待对方看到我的委屈、痛苦、为我而改变;
但后面发现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多年来的生活惯性走到了这里;
要改变眼前这个人,何其困难?”
我想,这个回答戳中了婚姻中最普遍的一个困境:
你想改变Ta,Ta也想改变你,最后却发现求而不得。
可能有人会问——
如果对方无法改变,关系只能走向终结吗?
我在最近的一部电影《爱的暂停键》中,找到了一种解法。
它讲述的是,一个习惯在婚姻里付出、感觉自己精疲力尽的女性,从想要「改变伴侣」到最终「向内求」,修复、获得新生。
希望这个故事,能启发到婚姻中有同样困境的你。
(以下内容包含大量剧透,请谨慎观看)

七年婚姻,出现危机
故事开场,非常经典的七年之痒——
女主玛丽亚跟丈夫西格蒙德结婚多年,在此之前她已经有过一段婚姻。
来到了第七年的关头,他们的婚姻危机四伏。
丈夫出差多日,玛丽亚一个人在家照顾4个孩子(其中两个是跟前夫所生),她几乎快要崩溃。
管完孩子,还有一大堆做不完的家务,玛丽亚就像一个轮转不停的陀螺,时刻响应各种需求。
等丈夫回到家,她把自己的现状像倒豆子一样全部倾泻而出——
你外出期间,儿子在学校闯了祸,学校一直在找我去解决这个事,我说要等到你回来再一起面谈;
一直带孩子让我根本没办法集中精力工作,这个星期因为各种事,看牙医什么的,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取消工作会议;
你不是答应了我忙完这次就会留在家里吗?为什么又要接其他工作?
西格蒙德试图解释,道歉并表达爱意,但玛丽亚觉得事情根本没有解决,她好几次都拒绝了丈夫的示好。
这一晚,对于孩子学校的面谈,两人没能谈妥。
第二天,跑完步的玛丽亚回到家,撞见了西格蒙德正在给校方打电话沟通儿子的事。
他本意是想自己独自跟学校处理、不让妻子操心,没想到,玛丽亚却咆哮了——
“我特意为了你才推迟跟校方的沟通,
结果你一回来就自己做决定,TMD根本不在乎我的参与。”
妻子的情绪爆发、叠加上之前不间断的摩擦,让西格蒙德也用同样的愤怒吼回去,
两个人退行到了互相嘶吼的动物,互相攻击。
西格蒙德终于忍无可忍,提议让玛丽亚去上情绪管理课程:
“你现在这样,让我很窒息。”
可玛丽亚觉得问题不在她身上,把指责原封不动地还回去:你这个样子才让我窒息。
接连两天,丈夫开始有意无意地回避玛丽亚,每当玛丽亚想要上前搭话时,他都特意挪开距离。
玛丽亚试探性地戳破了丈夫的想法:
“你该不会是想离婚吧?你想离婚吗?”
西格蒙德看了她一眼,表示默认。
玛丽亚彻底陷入崩溃,她收拾衣服、把孩子扔给丈夫照顾,实则是想用「离开」这种方式让丈夫挽留她。
但西格蒙德没有,她一怒之下,真的走了。
看到这里,我想大部分人会站在玛丽亚这边,即便她不断挑起争吵、攻击性十足,但我们也能感同身受:
女人因为带娃、家务、不能工作而濒临崩溃,男人却似乎回避、置身其外,反而还想离婚。

关系走向破裂的真相
到底是什么?
搬走后,玛丽亚一个人待在临时住处,心情低落、神情恍惚,工作也没心思推进。
她试图联系西格蒙德,但对方手机设置了免打扰。
另一边,西格蒙德照顾孩子、忙着工作。
几天后,玛丽亚终于受不了,约西格蒙德见面、示弱。
她不停自责认错,说自己会改掉臭脾气,甚至扇自己巴掌来求对方原谅。

但此时此刻,玛丽亚越是自暴自弃,西格蒙德就越是冷漠和逃避。
他的工作会议还得继续,于是以一句“我还得回去开会”,把妻子留在原地。
走投无路的玛丽亚,不得不求助于婚姻咨询师。
第一次咨询,丈夫答应了玛丽亚,一起出席。
这次跟咨询师的对话,堪称灾难现场。

对玛丽亚来说,她更多是抱着“丈夫要为这段关系的破裂承担更多责任”的心态。
于是,她不断向咨询师抱怨自己在婚姻中的付出、牺牲;
也情绪激愤地指责丈夫:当我都快要崩溃时,你却还在强调自己要有个人空间?
咨询师试图询问丈夫的想法和感受,但他发言不到一句,就被玛丽亚以指责、否认的方式打断。
咨询师不得不让玛丽亚先平静,等对方把话说完。
咨询没能解决两人之间的矛盾,但西格蒙德答应了咨询师,周三之前给到玛丽亚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想离婚,还是继续。
周三晚上,玛丽亚收到丈夫的回复——谢谢你过往带给我的所有欢乐,但恐怕这次你要做好我将离开这段感情的准备。
玛丽亚收到短信后,彻底崩溃了。
她一个人来到咨询室,在咨询师的邀请下,开始单独进入对话。
当玛丽亚的咨询师带着她重新复盘,像放大镜一样回忆自己跟丈夫相处时的关系细节时,
精彩的部分到了——
关于两个人的关系,另一个版本的真相出现了。
比如,咨询师问:
上次丈夫出差回到家拥抱你时,你是怎么回应的?
玛丽亚说,她很高兴,但却不想拥抱他,也没摆出好脸色。
西格蒙德露出失落的表情,她依然假装视而不见。

再比如,西格蒙德一边做家务,一边热情地和玛丽亚分享出差的经历。
可玛丽亚听了几句就没有耐心了,冷不丁打断对方,开始输出对丈夫的抱怨。
为什么玛丽亚要这样做?
在咨询师的不断引导下,她逐渐触碰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更多的情绪。
玛丽亚想让西格蒙德感到愧疚——
他出差的日子里,家里所有糟糕的事,都是因为他的缺席间接造成的。
哪怕玛丽亚知道他不需要对这些负责,她还是想把过错归咎于对方。
在咨询室里,正如一位资深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所说:
当人们来做心理治疗,我不仅要聆听他们的讲述,更要从中辨别他们是否知道一个故事是否可以有多种讲法。
他们是认为只有自己的叙述才是故事的“唯一正解”,还是知道那只是故事的多个版本之一?
玛丽亚是在咨询师的点醒下,才恍然发现,自己过往可能都陷入到一种受害者视角中;
玛丽亚回忆起了更多以往的生活片段——
在关系里,很多时候其实是玛丽亚用推开对方、指责的方式,想让丈夫自责、亏欠,甚至感觉自己是个糟糕的丈夫、父亲。
当西格蒙德称赞她、鼓励她时,她总是下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无视。
还有,西格蒙德陪孩子玩闹时,想让她加入一起狂欢。
但她往往会表现得很没兴致,转而去收拾家务。
而当西格蒙德主动来和她一起收拾时,却往往被她泼一盆冷水:
“你分不清楚谁的东西是谁的,最后还得我来收拾,然后我又得弄一遍。”
玛丽亚这才意识到——
不断付出的背后,是害怕丈夫不需要自己;
与此同时,她又因此而指责、贬低对方。
最终目的,就是让他感到愧疚,是比自己更糟糕的一方,那么他就会留在自己身边了。

代际创伤
正在让她上演某种重复剧本
玛丽亚的这种关系模式从何而来呢?
当身心俱疲的她想回家看望自己的妈妈、寻求一些慰藉时,意外发现——
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跟自己对待丈夫的方式如出一辙。
影片用一连串的互动,展示了妈妈对玛丽亚无处不在的不满、抱怨:
从把玛丽亚迎进门开始,就细数自己平时干了什么,让女儿落座时也顺势提到以前你就是这样坐在座位上,也不帮我;
玛丽亚专门挑选了之前母亲喜欢喝的茶给她,但母亲却以自己现在牙齿不好为由,转而推开女儿的好意;
聊起母亲离婚后那段艰难的日子,她觉得哥哥很贴心,但妹妹玛丽亚却似乎没有帮助过自己;
玛丽亚哭着说自己怎么做她都不满意时,母亲开始指责她,说“你永远都是‘我我我我’;
最后,这场对话以母亲愤而离席而结束。
母亲不断强调自己的付出,却无法看到女儿的关心,反而用一种指责、贬低的方式评价她。
玛丽亚也习得了这样一种方式,用贬低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伴侣。
从妈妈跟自己的互动中,玛丽亚意识到了自己要在这次婚姻危机中去承担的部分——
她觉得自己不断付出、精疲力尽,但没有发现处在情绪漩涡中的自己,也是让关系张力更强的助推;
她不断贬低对方、寻找对方在关系中的问题,目的是让他产生内疚;
而这一切,其实是她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值得被爱;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拍得特别生动——
影片最开头部分,呈现了玛丽亚跟丈夫刚在一起时那些甜蜜的瞬间;
而当玛丽亚意识到自己关系模式和内在信念时,导演在这些过往所有的甜蜜画面中,都加上了一句丈夫的耳语:
为我将离开这段感情做好准备吧。
第一次拥吻时,我要和你分开;
第一次相拥着看报纸时,我要和你分开;
第一次激动地拿出验孕棒时,我要和你分开……
这里,与其说是丈夫对她说的话,
不如说是当时的玛丽,潜意识深处深信不疑的自我厌恶——
我终究会被抛弃,而你最终都会离开我。

当我们学会爱自己
爱才会真正发生
跟母亲吵完架,玛丽亚回到了自己一个人的住处;
走进家门,经过玄关处的镜子,又折返。
她似乎有很长时间没有认真观察过眼前的这个人了,她还做了一件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哭着说——
“你完全没有问题,你是个好人……我的小女孩,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值得被爱。你真棒。我爱你。”
这一刻,真的非常宝贵。
以往的她,寄希望于母亲给到自己爱、丈夫给到自己爱,却未曾明白:
成年以后,这样无条件的爱和认可,其实得自己先给自己。
当我们跟自己的关系发生转变时,那么外在的很多关系也会慢慢发生改变。
第二天,玛丽亚似乎从好长一段时间的痛苦、自我怀疑当中慢慢恢复过来。
她开始洗澡、整理房间,并且打算跟丈夫聊一聊。
玛丽亚勇敢面对那个最真实的声音,也接纳了自己的脆弱——
“我最近意识到了自己在害怕什么,我很害怕你会离开我。”
“我不相信你会关心我,我把愧疚感强加给你,我批评你,又依赖你……
如果我们不在一起,也没关系,我依然能过好生活。”

这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也打破了玛丽亚过往的强迫性重复——
当玛丽亚不再把自己的恐惧、不安全感寄托在把某个人留在自己的生命当中时,那么她离内心真正的独立和自由,都迈进了一步。
当她开始对自己完全负责时,那么所有人的出现或离开,其实都是一份成长的礼物。
听到这里,西格蒙德的内心似乎也有了松动,他说自己也得先去处理个人的议题。
而电影最后的定格画面,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
以往都是丈夫向玛丽亚伸出手,这意味着在玛丽亚内心深处,是等待别人给出爱;
而这一次,玛丽终于手心向上,主动伸出了自己的手。
如诗人鲁米所说:
张开双臂,如果你还渴望被拥抱的话。
我想,这里最后一幕仿佛是在表达:
只有当我们爱自己,并认为自己值得被爱之时,
我们才能真正伸出双手,坚定、稳稳地接住爱、创造爱;
而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爱自己时,无论别人给出多少,我们都会在无意识中,一遍又一遍地破坏它……
写在最后
我想,有些人看到最后可能还是会问:
难道这段关系走到如今,丈夫西格蒙德没有责任吗?
肯定是有的,因为关系是共谋的结果。
但玛丽亚尝试过很多方式改变对方,最终都失败了。
在关系的世界里,有一个扎心的真相是——
寄希望于改变对方,可能是在忽略或逃避自己在关系中的责任。
就如同玛丽亚最终的自我和解一样,
当我们足够勇敢地面对内心深处的真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那我们将会成为那个破局人。
这个时候,你和自己的关系好了,和他人的关系模式自然而然也会发生变化。
愿我们,都拥有面对真实、承担责任的勇气~
如果你正面临亲密关系、个人成长等困扰,
心理咨询可以是一种新的尝试。
而我们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可以为你提供专业支持。
心理咨询师陪你探索自我,觉察过去的成长模式,陪你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找回内在力量。
这一次,就从「武志红心理」的平台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开始——

作者:飞鱼,责编:陈轻轻。本文原创发布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参考资料:
1、3号厅检票员工《好到不敢推荐...》
2、毒sir《这版「再见爱人」拿大奖,才叫人破防》
3、乌鸦电影《以为不能过审,结果内地上映!真实到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