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第五六七章摘录

白露 367阅读 0评论

第五章 心理治疗的需求与供给

 

1、由紧迫感驱使的咨询动机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一旦危机感平息,咨询动机就可能随之消逝。来访者需要时间去驯化这种冲动行为带来的后果,去思考自己其实不只是在危机时刻才需要帮助。这时,他会决定是否带着已经经过修正的诉求来赴约;反之,他会取消咨询,以后再做决定。

 

2、改变是一个需要放弃受害者立场的过程。在痛苦的各个维度上都得到倾听和理解十分必要,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痛苦都是他人造就的感觉,这么做不仅必要,还会为伤口涂上一层良药。甚至可以说,想要自己的感觉被看到和被认可的需要,是每个人的根本需求。对这种主体间性需求的回应是培育和支持治疗关系的首要条件。

 

3、然后,一旦抱怨的裸露得到了认可,为了走出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我们必须开始探索内心的其他维度,那么至今为止还从未被思考的领域,并接受对自己的某些方面做出改变,如思维方式、态度和行为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逐渐放弃抱怨,采取内省的态度。

 

4、来访者首先必须承认所受伤害的现实性和严重性,这点非常重要。只有在承认了这一点之后,来访者才能审视自己为何会让痛苦持续至今。

 

5、要想摆脱过去带来的痛苦,必须先接受过去业已发生的事情,才能真正对过去未曾得到的东西进行哀悼。因为新的关系无法抹去也无法修复来访者曾经遭受的真实伤害。心理治疗并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帮助来访者换个角度看待自己,学会与之共生。

 

6、人可以触发一系统的机制来避免面对自我,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执着于抱怨。这种固执阻滞了改变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因为它将人自我封锁在不可能实现的修复诉求中。抱怨必须被倾听、被接纳并被承认是真实的,但拒绝成长、害怕遭受更多的痛苦、害怕不再存在的恐惧也必须被听到,这可以帮助来访者不再执着地紧抓着那些渺远的期望不放。

 

7、心理上的痛苦是未经思考、不被言述、不被感知、未被反思的东西,因此也是未经消化、未被内化的东西。它会让人感觉自己无法觉察自身的某些东西,这种对自我控制的缺乏会伤害到我们的自尊心。

 

8、当痛苦被感知为某种缺失时,就会产生一个多少有些理想化的对他者的呼唤和需要。

 

9、初步访谈的目的是奠定治疗联盟的基础,调动来访者的生命动力,即能够倾听自我的能力,摒弃抱怨和理性思考的意志。

 

10、心理治疗师的态度比他的语言更重要。他要让自己处于一种全情投入的等待状态中,鼓励来访者自发进行阐述,避免对其提出太过精确的问题或按照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引导对话,从而避免进行理性层面分析和探究。

 

11、心理治疗师要让自己处于全身心的等待状态,不仅是为了倾听来访者的言述,更是为了倾听他的情绪,同时也倾听自己内心出现的感觉、情绪、情感、思想和意象。这样,心理治疗师会触发一种关系的张力,引领他面前的来访者也这么做。心理治疗师并不是在找什么具体的东西,他只是把自己置于一种接纳可能出现的任何东西的状态中,没有任何特别的意图,不试图诱导、不建立权威、不试图迎合来访者的期望,也不自恋地关心自己会对来访者施加怎样的影响。

 

12、心理治疗师会任由自己追随来访者的联想链和蜿蜒曲折的思维脉络,不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来访者容易中断的思维就会重新回归,变得愈发自由自在,发自肺腑。

 

13、如果来访者最初的诉求得到了心理治疗师全身心的接纳,那么最初的诉求就会得到延展和转化,而那么来访者未曾关注过的领域就会逐渐浮出水面。

 

14、心理治疗师善意的沉默会让过度理性的人的情绪浮现,他们先前只会在理性层面寻求答案;心理治疗师的冷静也能帮助那些被自己的情绪吞没的人,他们无法保持距离,无法放松自己,因此也无法更好地倾听自己。

 

15、初步访谈的工作之一,听出痛苦的真正所在。为此,治疗师必须让自己被触动。通过与来访者一起共振谐调,心理治疗师就能确定来访者真正的需求,理解其中的关键意义,并将其转化为能够触动来访者的语言。

 

第六章 治疗框架

 

1、试图劝服来访者是无用的,心理治疗师要让自己采取同样的态度,让自己成为来访者的认同模型。心理治疗师充满耐心地等待着,一种关系的张力由此得以形成,促使来访者对自己的改变负起责任。

 

2、治疗师自己的成功欲不能超过来访者对此的渴望,因为这种渴望是让来访者自我调动起来的原动力。治疗师改变的欲望和来访者的自我动员在心理治疗中的表现就像连通器中的液体一样:心理治疗师的意志越是超过来访者的意志,心理治疗师越是朝着目标进发,来访者的自我动员就越少。

 

3、心理治疗师的在场和全身心的陪伴把治疗的责任交到来访者的手中,这会推动来访者重新获得对自我的掌控,因为除了直面自己的问题、承担起问题的责任、为自己的痛苦赋予意义,他别无选择。

 

4、来访者需要在心理治疗师的行为方式中感受到治疗的成败不会影响心理治疗师的自尊和他对来访者的尊重。换句话说,无论来访者决定改变或者不改变、抗拒或放弃、信任或不信任,他都需要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的。

 

5、懂得等待意味着心理治疗师能够在每次治疗过程中或结束时,让来访者处于不明确和不舒服的状态。在忍受范围之内的不适感能促使来访者进入探索模式和搜寻意义的模式。

 

6、心理治疗师在来访者面前是一个“有可塑性的媒介”,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给予来访者不曾得到的爱,而是为他提供一个关系环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真实自我。虽然解释性的工作仍有必要,但却是次要的,只有在来访者准备好聆听时才能开展。

 

7、访谈的时间长度任何情况都不能改变。心理治疗持续一段时间后,来访者内心会形成一个时钟,他会自己调整倾诉的节奏。如果他感到痛苦、对自己倾诉的事情感到羞愧、害怕被他人评判或是出于某些原因难为表达自己,那么他可能会在疗程即将结束时才展开。因为他知道治疗师一定会打断他,这样,他的不适感就会是短暂的。如果治疗师以终于说到了重点为借口而延长访谈时间,之后就会让来访者有所顾忌并试图避开棘手的话题。同样,以来访者正在经历强烈的情绪为借口延长访谈时间,也可能会使来访者得出结论:只有这些情绪才能引起治疗师的关注,只有这些课题才是重要的。

 

8、治疗框架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与治疗师对抗的机会,以测试他的极限和关系的稳固性。用共情和坚定的态度维持框架将与父母为青少年设定的规则发挥同样的作用:如果这些规则明晰且稳定,青少年就能够向它们发起挑战、藐视它们、批评它们,因为他知道这不会改变父母对他的爱。挑战规则、扭曲规则,是他测试自己与父母极限的方式,这有助于巩固他的身份地位,继而帮助他变得独立。

 

9、心理治疗师用共情的方式设定并坚持实施框架,是在向来访者展示关系中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心理治疗师作这认同的模型,通过尊重自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对对方产生影响的,从而导致他们人际关系上的障碍。构建并尊重框架,是要教会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本人的尊重,就是对他倾听和理解的回报。

 

10、因遗忘或疏忽行为而打破框架,是来访者直面自己未能意识到的自我的机会。为了帮助来访者产生觉知,可以允许疏忽行为发生一次以上,直到自我防御变得更加明显。错误的重复起到了提醒现实的作用:在错误面前,来访者不能再像他幻想或者希望的那样假装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错误,而会明白这是他的无意识向心理治疗师发出的信息,这个信息隐藏着对爱、愤怒或其他任何情感的需求,但却一直被压抑。

 

11、治疗师不应同意接受来访者的亲属、兄弟、姐妹、同事、朋友,即便来访者已经结束了心理治疗,但因为心理治疗师可能会从曾经的来访者口中听过关于这个人的情况,这可能会让他的倾听有失偏颇,反之亦然。此外,作为心理治疗师,你永远不知道曾经的来访者什么时候会决定再进行新一轮的心理治疗。

 

12、心理治疗并非为了弥补他的缺失,也不是为了给他期待的爱,而是一种专业的关系,旨在让他有能力从其他地方寻找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引导他放弃抱怨采取更成熟的态度。支付治疗费的义务为这一过程提供支撑,让来访者为自己的痛苦负起责任,并彻底告别不理想的童年。

 

13、支付治疗费用可以避免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产生歉疚感,有利于促进攻击性冲动的整合,推动由依赖性向自主性的转变。

 

第七章 主体间性

 

1、主体间的共情意味着我意识到他人可以让我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间中对他们施加的影响,而他们也认识到我有同样的能力。因此,由于他者的存在,我发现了自己与我原本认为的有所不同,并让自己因这种发现而发生改变。

 

2、主体间场的调节是通过情绪调谐实现的。这主要表现在隐性的、非语言的层面。心理治疗师通过自己的语气、目光、姿势和“嗯”这种简单的方式支持来访者的陈述,其重音和语调带着针对来访者进行相应调谐的情感色彩。情绪调谐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它能让来访者有被关注和理解的感觉。

 

3、当下的情绪体验无法在发生的那一刻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一旦想用语言诠释,这一刻也就结束了。要想真正地抓住它,你只需全心全意地延展它、容纳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它才能进入反思意识,支持内省,之后可以作为语言表述的原材料。

 

4、当下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来自真实的自我:某个东西、某种内心的运动,在寻求着意义。只有对身份认同而言是足够新鲜的或是重要的经验,才能进入意识范围,并成为当下。有关注当下感受的能力,就意味着有一定的自我感。只有这样才有觉知当下的能力,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思考。

 

5、当下是移情表现的首选载体,但同时也是能够改变移情表现的载体。只有在当下,现在与过去相遇之际,我们才能改变我们与记忆的关系,从而引发重大的改变。

 

6、真正促使改变发生的,是那些共同经历的、共享的经验,而不是心理治疗师对来访者自身发生的事的语言解释。

 

7、治疗联盟并不需要有意识地、刻意地运用某项技术,心理治疗师越是有意地重视治疗联盟的建议,其成功率就越低。

 

8、对心理治疗师而言,工作联盟首先是基于他对职业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热忱。他和来访者身上的情感因素,尤其是治疗师从事这个行业的无意识的动机,会对联盟中这一有意识的、经过思考的层面产生影响。心理治疗师的信念和信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治疗师想要帮助特定来访者的愿望也滋养着治疗联盟,因为他对来访者和来访者的遭遇有了一定的亲近感。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如果从一开始两人之间就没有建立起一定的有意识的联系,就不可能构建真正的治疗关系。

 

9、来访者越是感到被接纳、被倾听、被理解,他坚持努力的动机就越是稳固,治疗联盟也就历久弥坚。这种联盟的本质更多的是关系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联盟的这一层面会比工作联盟更能抵御改变过程中固有的摸索期、不确定性、伤害以及关系中不可避免的意外。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