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怎样为自己活一回

黄红玲 1733阅读 4评论

 

老师您好:

 

从小到大,我在父母和亲戚朋友眼中都是一个乖乖女,听话,学习好。但我在背地里做了很多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早恋,抽烟,喝酒。

 

小的时候,我觉得父母很少关心我,也不太重视我,直到我发现,如果成绩好,父母就会多看我几眼,还会四处跟亲戚朋友夸我成绩好。那时候的我,以为父母夸我就是爱我,慢慢的,为了得到这份爱,我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次次改变自己,只为迎合父母的喜好。

 

高考填志愿,他们要我选一些他们认为好就业的专业,丝毫没问过我喜欢什么,报的学校当然也是离家越近越好。

 

 

后来读大学,我接触到了心理学,开始慢慢尝试摆脱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我发现我做不到,他们的意见总会在最后一刻说服我自己的想法。

 

现在我刚考完研,估计要走调剂了,他们就要我去考公,要我调剂回老家,当老师。

 

在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事件上,总是被父母用"为你好"而安排,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按我自己想做的做一次呢?

 

 

黄红玲老师的回复:

 

乖乖女,你好!

 

在你讲述中,我似乎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它来自于无法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决定自己的高考专业、选择自己想读的大学、就业后的去向等等。

 

家人总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替你做决定,尽管你在读大学期间也尝试着去摆脱他们的影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还是无法坚守住自己的想法,屈从于他们的意见。

 

很为你感到难过,当你发出质问:“什么时候能按照自己真实的愿望去做一次选择呢?”似乎是你在发出的呐喊,“为自己活怎么这么难呢?”我想这里面的确有因家人过度入侵你的心理边界让你无奈,可能也与你潜意识形成的“虚假自体”所带来的适应不良有关。

 

  • “虚假自体”指的是婴儿早年的照顾者(通常是母亲)无法为婴儿的成长提供具有适应性的满足环境,婴儿内在体验到自己无法成为自己需求的发起者以及自己所需要的客体的创造者,会为此感到失望与沮丧。

 

为了远离这种沮丧感,还是小婴儿的你远离了自己的需求,甚至早熟性地意识到照顾者的需求,转而放弃自己的需求去照顾母亲的需求。这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心理防御结构,这会让你的自体感由于这种本我欲望经常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变得虚弱,这也是你无力感最初的来源。

 

 

此外,虚假自体的模式也是为了应对早期养育环境失败而产生的自我防御。养育环境失败来源于母亲对婴儿出生的干扰。

 

举个例子,喂养婴儿的时候,妈妈是准确地辨认出婴儿哭声里的喂食需要还是她根据自己的内在状态或是主观想法做出反应,她的孩子该哺乳了?如果妈妈只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婴儿该喂食就是对婴儿内在需求的干扰,长期体验类似的干扰婴儿创造性自体就无法强大。我想对于你来说,压抑自己的愿望不得不听从父母爱的安排就是内在创造性自体被干扰的重复体验。

 

当你意识到想要为自己做决定的时候,那是你真实的自我发出的呼喊。可是因为你的内在创造性自体被干扰的重复体验,以及本我的欲望很虚弱,使得你的想法总是被说服。

 

 

“虚假自体”在很长的时间里帮助你维系了与家人的情感链接,也提供了部分的情感满足,它让你体会到自己对于家人是特别的,有价值的,让你感觉到被爱,被关注。

 

但你一定要清楚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真正的价值感并不以任何条件为前提,相反,我们的存在即是价值

 

如果我们曾经获得过来自于照顾者无条件的关心和接纳,那么我们便不必扮成“乖乖女”,以换取情感上的关注和认可。

 

 

我知道,你已经在很多重大的事件里,经历了很多次内心的纠结和痛苦,但未来还有很多决定,等待着你真正地做出选择。

 

你可以试着和我一起,在咨询的过程中模拟一个促进真实自体感发育的环境,让早期养育失败的经验逐一得到矫正。当你重新启动内在心理的发展进程,你内在真实的自体感,也有机会重新凝聚和壮大。到那时,你就可以拿回自主生活的能力,为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很多很多的决定。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