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图鉴

彭照亭 3644阅读 7评论

   周末花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追完了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联手合作的新剧《无所作为》。作为一个很久没有追剧的中年妇女,挑选此剧出于两个简单的原因,一是本人与剧中Grace同职业;二是年纪越大越偏爱老戏精之间的精彩“飙车”。果然看完之后没有令我失望,意犹未尽回味良久。

(友情提醒:此篇文章有剧透)

   此剧的故事梗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位有着20年临床训练的心理治疗师Grace如何一步步否认、怀疑、识破和揭发同床共枕17年的肿瘤科医生丈夫Jonathan其实是一位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谋杀犯!

   美剧的脑洞之大总是能超乎你的想象。男女主角一个是哈佛毕业的临床心理医生,一个是受人敬仰爱戴的儿童肿瘤医生。无论是拯救人的精神还是拯救人的躯体,充满光晕效应的职业形象都被抬下神坛。揭开华美和伪善的面具,每个人都逃不过各自命运里暗暗明码标价的劫难。

   此时很多人会不免好奇,在最后一集被Grace精心引爆出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什么疾患?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能够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和“摧毁力”?

   简单来讲,“自恋”其实是一种从极端自大(外显浮夸型自恋)到极度自卑(隐性脆弱型自恋)中间包含着健康自恋的连续的谱系。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是长期处于这个谱系的两个极端的人。本剧中的Jonathan属于高功能浮夸型自恋障碍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浮夸型的病理性自恋者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自我夸大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天之骄子。

2.很难共情同理他人,很难真正发展深刻依恋的亲密关系。在关系中容易对他人工具化利用。缺乏反省和内疚。

3.对来自他人持续的关注和赞美成瘾。

4.自我特权意识,需要享受他人没有的特权和关照。对环境有强烈的支配领导欲。

5.对来自外界的批评会产生极大的羞辱感或愤怒感。

    而我所说的高功能自恋型障碍患者,是具备这些特征的人同时拥有很高的智商和社会功能,或身居要职或名声显赫。唯一的区别在于所有这些光鲜亮丽的头衔,显要的权势,完美的伴侣和孩子,都是他们用来增强自我崇拜自我沉溺进而继续自我膨胀的途径而已。所谓“我爱你,是因为我更爱我自己。”

在第三集里,寒风瑟瑟中的Grace在医院附近和丈夫的前同事的对话陡然生硬和突兀地把我们拉出幻想进而看到一个更真实的Jonathan人格。很显然在别人眼里,丈夫毫无悔改肆无忌惮的行事作风和Grace心里如菩萨一样善良温暖的英雄形象是南辕北辙的。

    只是,我今天想谈论的重点不仅仅是科普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类型和特征。(更多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创建自体心理学流派的美国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的书籍。)接下来,我更想试图靠近Grace,这位受过20年专业临床心理学训练,有着敏锐洞察力分析力和反思力的心理治疗师,为何她全部的关于“读心”的十八般武艺在一个爱的人面前武功全废

    让我们拉回到第一集,听听她在面对她的律师来访者强迫性重复的婚姻困局时做出的精辟分析:“我很少见到有比你更谨慎的人。你会至少要试20双鞋子才会选择一双,你连选择染发师前都会做背景调查,你选择我也是一样。但唯独对于恋爱这件事,一旦有一个吸引你的男人出现,你所有的这些特质都会消失”。

    这段话看似在分析所有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人,实则已经在开篇为整部剧做了一个巧妙的伏笔和点题。抵消(Undoing),在精神分析的语境中原义为一种防御机制,是以象征性的反向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的无法接受的或痛苦的事情。

    这个抵消,在本剧中可以理解为Jonathan杀人之后做出的种种或拙劣或高明的粉饰和掩盖。但我个人认为Undoing同样也可以放在女主Grace身上诠释。

   为了证明和洗刷丈夫的清白,她用尽全力去寻找证人,嫌疑人,律师,丈夫的同事,被害人的家属。合理化丈夫出轨的动机,向父亲寻求经济支持,强化被害人的人格及精神问题,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她为所爱之人抵消“罪过”,一如她在面对父亲坦诚自己从未忠于母亲时错愕的否认,“不,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你们不是这样的,你不是这样的。”

 还有什么比猛然发现自己几十年里都活在不真实的幻想中更当头棒喝的?我以为的父亲不是我回忆中的父亲,我眼里的伴侣也不是我想象中的伴侣。所有前半生搭建起的富丽堂皇的人生宫殿顷刻间下沉。这个极端夸大版的中年危机如海啸一般将她吞没。

坦诚地说,谁的这一生不是借助几个“101种防御机制”苟且而自洽地活着?否认也好,投射也罢。退行也好,隔离也罢。然而讽刺的是,一个天天和别人的防御打交道懂得恰当好处地面质和澄清咨客粉色泡泡的人,最后却毫无防备地同时面对人生中两个重要理想化客体的双双崩塌?

     实际上,我并不相信一个生活在父亲不断出轨母亲郁郁寡欢的家庭里的孩子对此是毫无察觉的。更何况她专业的职业素养已经毫无悬念地证明了她对人和对关系具备某种天赋式的灵敏“嗅觉”。

    所以更具可能性的解释是,她很早就借助某种强大的幻想“否认”了那个显而易见在风雨中摇曳的脆弱不堪的家庭关系,反而“建构”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恩爱模范的父母婚姻。无独有偶,我也并不相信她在整整17年的婚姻里从未发现过枕边人异常的端倪,(比如他很早就和原生家庭断绝了关系)因此她可能采用了同样的防御机制“故伎重演”,一直选择性地“提取”着对方尤为高尚美好的形象。

    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认,人生中最强大的PUA有时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来自你自己。

   褪下职业的光环,Grace和所有其他在爱情中智商极速下坠的女人一样自我迷失。在高度卷入的情感漩涡之中,当我们把所有脑海中对完美伴侣的期待投放到某人身上,当我们如此渴望他人来填补和圆满有缺失的自已,我们惯常具备的中立客观的认知力、识别力和判断力是被“刻意”削弱和休眠的。

   因为深入骨髓的爱,我们会无意识地“帮助”对方去塑造一个“他还不错”的形象,“积累”过往所有他“发光”的证据,甚至不断为对方出现的显而易见的“异常行为”做掩饰和合理化。  我们太容易在情感世界中戴“有色滤镜”,美化和维持,忍耐或相信。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一段已经没有未来的伤痕累累的关系深渊里持续耗竭着迟迟不肯放弃,甚至在“施受虐”的循环中死守阵地;而有的人在失去恋人后长久地陷入对昔日爱人幻影的追思沉溺中不可自拔。

   实际上,当我们在无法掌控的现实里不断受挫而无力解决,当我们被限制在某个体系或某种关系的牢笼中无法动弹,当我们深陷某些极端情绪的魔掌而无法挣脱时,幻想,就成了我们精神的伊甸园和灵魂的避难所

    我们可以在幻想中自由奔走解开枷锁透支欲望获得控制实现梦想,我们也可以使用幻想将岌岌可危的自我紧紧包裹得以逃离和躲避现实的糟粕和残酷。

 不必怀疑,也不必羞耻。如Grace一样,几乎所有人都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频繁地使用过“幻想”或“理想化”这样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的一部分幻想会随着正常的社会化进程被不断打破和修正。而另一部分---陪伴我们很久很久保护着某些“创伤性体验”的幻想则往往坚不可摧铜墙铁壁。

   写到这里,我突然涌现出一个幻想:尚若能一辈子活在某些美妙的幻想里不被叫醒,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

  只是,时间总是比真相更残忍。人过中年之后,你会渐渐发现在漫长无限的时间轨道里,你可能突然在某一刻被一个命运的长矛随机射中,幻想的内核裂开破碎,伴随着腥风血雨的自体坍塌和自我重建。别担心,时间迟早会推你成长。

   很多年之后,你可能终究会承认:你的父母并不相爱;你的家族重男轻女;你的孩子和你一样正在走向平凡;你痴迷的那个男人不会为了你和太太离婚;你为之倾尽所有的女孩可能从来没有像你爱她那样爱过你;你年少时为之夜夜买醉要死要活的爱情其实早已千疮百孔;那个用极端热烈的方式靠近你捕获了你身心的人最后同样用极端冷漠的方式从你的世界里消失。以及,念念不忘,可能没有回响。。

   于是在某一天,你回头看见地上散落着满是幻想的碎片,闪闪发光余温犹存。别犹豫,请和它们一一拥抱和一一道谢吧。

   这些曾经镶嵌在你柔弱躯体上的片片盔甲,一直一直忠诚着“保护”着过去的你,那个自卑的虚弱的依赖的渺小的饥饿的你,那个看不见自己活着的光芒的你。你要相信,在鼓起勇气忍受剥离每一片幻想的阵痛之后,你一定会看见属于你自己的全新的更强韧的皮肤生长出来。

    如Grace,如我,如他。

    如一同获得新生的,你自己。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