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这1种迹象,请立即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武志红主创团 29阅读 0评论

作者 | 和小畏

责编 | 陈轻轻

 

 

最近,刷到一位博主的分享——

 

 

短短的一句话,让人百感交集。

 

一个人停下来好好玩耍、休息,本是一件自然且值得开心的事,可惜却变成了一件奢侈品。

 

这位友人等到身患重病,才获得停下来的「资格」。

 

很多时候,我们在为生活忙于奔命时,却不敢驻足。

 

果只是一味地奔跑,人容易累垮。

 

在快节奏的时代里,学会「不带内疚地停下来」,是走近幸福所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羞于停下来的人们

 

 

如果留意身边,你会发现忙碌已成了一种常态——

 

孩子在假期要想办法弯道超车,大人做什么都要讲究效率,总希望多拼一点,超过别人。

 

似乎这是正常的,应该的。

 

可真的是如此吗?

 

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韩国导演朴赞郁在8月份遭到美国编剧协会除名,这相当于是把他封杀了。

 

而原因却并不是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而是在2023年好莱坞编剧罢工期间,朴赞郁在偷偷写HBO剧集《同情者》的剧本。

 

编剧协会认为,他的这一行为破坏了罢工期间工会内部的团结,所以需要施加惩罚。

 

我们习惯了拼命努力,认为这绝不会出错,可万万没想到,太努力也会倒霉。

 

当时因为这件事,东亚人刻在骨子里的「卷」再次引发热议。

 

人们习惯了用学习、工作这样的「正事」来填满时间,而羞耻于停下来放松。

 

上个月,广东受到台风「桦加沙」的袭击,霎时间,是否停工的几乎成了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打工人上班时都在各自的小群里面议论打听,并且时刻关注最新通知。

 

这其中当然有抵御台风的安全考虑,但还有一个几乎所有人的心照不宣的事:想放假

 

等到官宣「五停」时,人们提前下班,买好物资,安心宅家。

 

这一夜,万家灯火。

 

相比于采购物资和抵御台风的焦虑,人群中最普遍的感受是「松了一口气」

 

似乎是在感叹:总算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了。

 

 

 

「领先」的假象

 

 

很多时候,忙碌的人会有种感觉:

 

只要我咬着牙多做一点,就定能比别人更加领先别人一点,离目标更近一些。

 

诚然,这样的规律在一定范围内是适用的,前提是不能超出限度。

 

分享一段我的观察。

 

在高三的下学期开始时,我宿舍就有一位同学Q就进入拼命学习模式。

 

他每天5点半的闹钟弹跳起床,快速洗漱完就跑去食堂买早餐,6点前就飞奔到达教室,然后开始早读。

 

而绝大部分同学都是7点后才陆续到教室

 

也就是说,每天早上Q就比别人多出1个多小时的学习时间。

 

看到他这样,我难免有些焦虑,生怕自己落后了。

 

于是也试着跟上他的节奏一同起床,可不到一周就顶不住了,不得不放弃。

 

我惊叹Q有如此强大的精力和执行力,但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异样。

 

原来,Q从早上第二节课开始就会打瞌睡,时不时抽空趴在桌子上补觉,直到上午放学。

 

这意味着他看似早起领先于我们,但后面又因为听课质量下降而落后。

 

意识到这点后,我便不再羡慕他,也安心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了。

 

而Q则维持这样的作息挺长一段时间。

 

如今回过头再看这件事,就如同是许多人生活的缩影。

 

有人像Q这样渴望领先别人,也有人像我一样害怕落后于别人,都咬牙逼自己卷起来。

 

可这是一种「领先的错觉」,因为Ta们在不经意间透支了自己有限的气力,所以不久后必将迎来疲惫的反噬。

 

于是,常常废了挺大的劲,而最终结果也没有变好多少,甚至还更糟糕了。

 

类似的情况其实非常普遍——

 

有人咬着牙忍住情绪,后面就必然会爆发;

有人强行压制食欲,后来就忍不住暴饮暴食;

有人连续多年疯狂工作,结果让身心累垮了......

 

最终,每个人都会回归自己的生活节奏,无论领先或是落后,都只是暂时的。

 

 

 

忙碌的背后

是被放大的恐惧

 

 

不过,即使知道以上的道理,也并不意味着人就能停下来歇息,因为忙碌的背后,往往藏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恐惧。

 

在Ta们内心深处,常常会有一种信念:如果一旦停下来,一切就完了

 

我的好友小范就是如此。

 

过去的一段时间,他做着销售的工作,当时公司对于业绩考核非常严格,他非常害怕被淘汰,担心自己变成无业游民,一切就完了。

 

因此,他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工作,有时候为了能够多谈几单,他一天只吃一两餐,经常忙到很晚才吃饭。

 

他虽然没有因为业绩不好被辞退,到最后却是因为要休息养病而主动辞职。

 

而在空闲休息的日子里,他才回过神来思考,自己之前为何总那么焦虑?

 

小范原以为,没了工作自己一切都完了。

 

可现实是,待他修养好后,稍微投一下简历,不久又找到一份运营相关的新工作。

 

而且他发现,自己做运营更加得心应手,远比做销售轻松不少。

 

回过头再去看过去的焦虑,小范感到不可思议,其实业绩差一点,或者被辞退,天也并不会塌。

 

只是他当时正身处焦虑之中,无法察觉出来。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人在焦虑时,本能便会想着做点事情来尝试解决问题。

 

可很多时候,即使费尽力气做了许多事,但这些事都未必对问题有帮助。

 

它们仅仅是让人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如隔靴搔痒一般缓解一点焦虑。

 

其实生活的顺境逆境就像浪潮一样,一个接一个而来。

 

逆流时不必过于慌张,保持镇定,留住体力;

 

待顺流来临时再发力,就能轻松走得更远。

 

诚然,现实中确实会有充满压力的情况,人为了生活不得忙起来。

 

但当我们沉浸在过度的焦虑和恐惧中时,

 

则会在无形中放大了眼前的问题,导致自己被卷入盲目忙碌的漩涡当中。

 

 

 

走出忙碌的漩涡

 

 

那么,如果我们正处在忙碌当中,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这里我总结了3个小方法,可以帮你来调节自己。

 

1. 尊重自己的节奏

 

提醒自己,不必在意一时的领先或者落后。

 

在现实中,有一个「均值回归」现象。

 

生活如同一场马拉松,一开始,我们狂奔一会,或是歇息一会,看似会产生巨大的领先或落后。

 

但随着继续跑下去,这点差距都会被抹平,大家都会逐渐回归到自己本来的速度上。

 

因此,对于跑者而言,不必因为一时被人超过而恐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状态,再选择是否加速或放慢脚步歇息。

 

只有尊重自己的节奏的人,才能跑得更远。

 

2. 觉知身体的信号

 

如果你正在透支自己,身体必然会发出信号。

 

可能是经常失眠、食欲忽然变大或变小,情绪变得反复无常等等。

 

有的人生病时,反而会责备身体不中用,无法支撑自己追赶目标。

 

但实际上,是身体比你更早察觉到超负荷的征兆,提醒你需要放慢脚步,停下来歇息。

 

把注意力回归到自己身上,而不是一味地盯着外界的kpi指标

 

3. 照顾好自己,也是前进的一环

 

照顾自己未必是特别复杂的事。

 

吃干净健康的食物、保证睡眠充足、去公园散散步,或是做点能让自己放松开心的事。

 

它们看起来或许与上进无关,但却是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为,你自己才是你人生的主角,只有你把自己照顾好,其它的事才可能逐渐变好。

 

最后,我想与你分享一句网上看到的话:

 

很多你觉得天塌了的时刻,不过就像你小学三年级到校门口才发现没戴红领巾。

 

诚然,成年人生活会遇到诸多挑战与难关,在当下,我们或许会觉得快要过不去了,然后胡乱使劲,把自己消耗得筋疲力尽。

 

但实际上,人生的容错率很高,并不会因为你稍微停下来一会儿完蛋。

 

许多原本以为过不去的坎,回过头去看,或许那并不是一件天大的事。

 

放轻松些,休息好,多照顾自己,生活不会永远那么吃力。

 

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走,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发布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习惯了向前奔跑,却很少允许自己停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

 

如果你总被压力和焦虑束缚,疲惫迷茫,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可以提供专业支持。

 

心理咨询师将陪你梳理纷乱的思绪,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击下方卡片
开始预约心理咨询
👇👇👇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