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样说话,说明他心理正在崩溃

武志红主创团 10万+阅读 0评论
作者 | 天雅

 

孩子撒谎时,父母往往会非常生气。
 
特别是当谎言非常明显的时候,比如:
 
孩子说没有偷吃饼干,但他的衣服上、脸上却全是饼干碎;
 
孩子说头痛无法上学,但一请完假,他就立刻恢复活力了……
 
听到这样的谎话,确实很让人恼火。
 
如果你假装信了,不去追究,那他下次多半还会故伎重演;
 
而如果你直接拆穿,斥责他或惩罚他,孩子可能会被迫认错,但他下次就学“聪明”了,
 
比如会直接销毁证据,或换一种方式欺骗你。
 
总之,孩子一旦养成了撒谎的习惯,就很难纠正。
 
这时,父母该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
 
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一种可能是因为恐惧:环境不允许孩子说真话。
 
一旦孩子说了真话,就会遭到否定、批评或惩罚。
 
举个例子——
 
4岁的明明不愿意去幼儿园,向妈妈抱怨:“我讨厌XX老师。”
 
妈妈大吃一惊,回答说:“老师每天教你读书写字,你要尊重老师,不能讨厌老师。”
 
但明明坚持说:“不,我讨厌老师,我不想去幼儿园。”
 
这下,妈妈不耐烦了,她严厉地斥责了明明:“不去幼儿园,妈妈就不管你了。”
 
由于害怕被妈妈抛弃,于是明明改变了论调:“妈妈,我不讨厌老师了。”
 
妈妈听完,拥抱了明明,还亲吻了他:“乖,这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妈妈这种前后的态度变化,让明明体验到——
 
向妈妈说真话是危险的,会被妈妈抛弃;
只有说妈妈想听的话,才能获得她的爱。
 
于是逐渐地,明明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并通过说谎来维持妈妈的爱,规避惩罚。
 
也就是说——
 
在生活中,当说真话会受到惩罚时,孩子就会通过撒谎来自卫。
 
 
另一种可能是因为羞耻:孩子在现实中无能为力。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或表达自己的愿望。
 
举个例子——
 
5岁的茜茜上完舞蹈班回到家。
 
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学会转圈啦,一分钟转了100个圈,老师还表扬我了。”
 
妈妈喜出望外:“真的吗?快转给妈妈看看!”
 
茜茜有些不情愿:“不行妈妈,我的脚好累,转不动了。”
 
说完,茜茜假装站不稳,夸张地摔了一跤。
 
后来从老师发来的视频里,妈妈却看到:茜茜转圈时动作经常出错,跟不上队伍,并没得到表扬。
 
很明显,茜茜向妈妈撒谎了。
 
她撒谎的意图,无非有两种:
 
一是掩饰不足:跳舞转圈转得不好;
二是表达愿望:想得到他人的表扬。
 
通过撒谎,她隐藏了自己跳不好的事实,并获得了妈妈的表扬,达成了愿望。
 
也就是说——
 
当自身存在不足,或对某事感到无力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撒谎来寻求补偿。
 

 

 
事实上,当一个孩子撒谎,他其实是在告诉你:
 
他内心的恐惧、自身的不足,以及心底的愿望。
 
这时父母要做的——
 
不是去指责那个撒谎的孩子;
 
而是去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了解他撒谎背后的真实意图。
 
具体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 给孩子创造一个「允许说真话」的环境。
 
具体来讲就是,当孩子自由表达的时候——
 
我们要以「倾听者」的姿态去听孩子怎么说;
而不是以「评判者」的姿态去教孩子如何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孩子说出来的真话,可能是中听的,也可能是不中听的。
 
像前文的例子,当明明说讨厌XX老师、不想上幼儿园时,这样的话对妈妈而言明显是不中听的。
 
因为没有父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很多家长面临类似处境,可能也会像明明的妈妈一样,采取说教、威胁等方式,去纠正孩子的想法和态度。
 
却也无形中给孩子营造了一个「不敢说真话」的环境氛围。
 
如果妈妈希望教导明明说真话,她应该怎么做呢?
 
她可以先允许孩子表达对老师的不满:“噢,你讨厌XX老师了。”
 
然后抱着好奇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那你能不能告诉我,老师做了什么让你这么讨厌她?”
 
这时明明可能会回答:“昨天我算数算错了,老师就批评我不认真,我讨厌老师。”
 
妈妈则可以回应明明:“噢,你算错数被老师批评了,你不喜欢被批评,所以你讨厌老师。”
 
这时明明心里可能会想:“妈妈真是太了解我了。”
 
通过这种方式,
 
孩子可以在倾诉中释放情绪,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双方也就有了更多平等沟通的空间。
 

 
当然,孩子一旦可以自由说真话,就会不可避免地暴露他的某些不足与局限。
 
如果这部分不被父母接纳,孩子也会通过撒谎的方式去夸大成就,隐藏不足。
 
也因此,在给孩子创造一个「允许说真话」的安全环境后,我们还需要:
 
学会接纳眼前「真实但不完美」的孩子。
 
更具体来讲,就是:
 
不带批判地看见孩子真实的样子;
让孩子知道:不完美也可以被爱。
 
像前文例子,茜茜撒谎说自己跳舞跳得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当妈妈从视频得知女儿在撒谎时,她可以试着不带批判地还原孩子的现状:
 
“我看了你今天跳舞的视频,发现你跳的跟别人不太一样。”
 
同时理解孩子当下的挫败与愿望:
 
“你跳得很认真也很努力,妈妈知道你很想得到大家表扬。”
 
这时茜茜心里可能会想:“妈妈真是太了解我了。”
 
如此一来,
 
孩子就可以在父母面前放心做自己,真实表达自己的愿望,不再需要刻意去通过撒谎、夸大其词等方式来寻求补偿了。
 

 

 

综上所述,教导孩子说真话,父母需要做到——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环境,允许他真实表达、做自己;
 
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让他知道:不完美也可以被爱。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 不要问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当生活出现某些状况,如果你已经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去问孩子。
 
比如,
 
如果你已经从视频知道她没得表扬,就不要反问她“老师真的表扬你了吗”;
 
如果你已经看到孩子嘴角有饼干碎,就不要反问他“你是不是偷吃了饼干”;
 
如果你已经看到孩子房间乱七八糟,就不要反问他“你有没有去收拾房间”。
 
这是一种没有必要的提问,容易激起孩子的「防御性撒谎」
 
因为当大人明知故问时,就意味着逼迫孩子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诚」之间做选择。
 
很多孩子为了规避嘲笑、责备或惩罚,会抱着侥幸心理选择前者。
 
事实上,这个时候父母更恰当的做法是: 直接描述你看到的事实。
 
“我刚刚看了舞蹈课视频,发现你跳得跟别人不太一样。”
 
“我说过不能偷吃饼干,现在我看到你的嘴角有饼干碎。"
 
“我叮嘱过要打扫房间,现在我看到房间还是乱七八糟。"
 
直接把证据呈现在孩子面前,减少孩子可撒谎的空间,并引导孩子去面对事实真相,做出诚实解释。
 
② 不要一个劲质问孩子“为什么”。
 
当孩子日常做错了事,或出现撒谎行为时,不要事后质问他“为什么”。
 
比如,
 
老师根本没有表扬你,你为什么要撒谎?
我说过不能偷吃饼干,你为什么还偷吃?
你说过要收拾房间,你为什么总不记得?
 
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事/撒谎背后的深层原因。
 
即便隐约知道,他也很难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
 
而在亲子互动中,“为什么”是审讯术语,容易扩大问题的严重性。
 
它意味着父母不赞成、失望、不高兴,很容易唤起孩子过去受责备的经历与感受,加剧孩子的恐慌。
 
一旦亲子之间因此产生隔阂,就更难引导孩子说真话了。
 
这时父母更恰当的做法其实是: 做共情性陈述,引导孩子用恰当方式解决问题。
 
“你跳得很认真,我知道你渴望被表扬”;
“饼干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我很担心你”;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房间保持整洁呢”;
 
让孩子即便在做错事以后,也能感受到父母稳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并在此基础上陪着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以上这些起来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是相当难的。
 
因为很多时候,当孩子撒谎时,我们往往会非常生气,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去沟通。
 
的确,站在父母的角度——
 
孩子撒谎意味着欺骗和伤害,意味着对父母不尊重,着实让人气愤。
 
而当我们退回到孩子的角度看——
 
他之所以撒谎,其实是害怕受到惩罚或嘲笑,只能通过撒谎来自保。
 
这个时候,
 
我们眼前看到的,便不再是一个满嘴胡话的撒谎者,而是一个瑟瑟发抖、不知所措的可怜孩子。
 
所以,请不要过度去指责那个撒谎的孩子,
 
试着用一种平等尊重的方式去对待他,
 
试着看见他撒谎背后的恐惧,保护他内在脆弱的自尊,
 
就像当我们自己不小心犯错的时候,我们希望外界能够给予理解与支持一样。
 
要知道,
 
让孩子变诚实的最好方式,不是批评、斥责与惩罚,而是安全、关爱与涵容。
 
*文章部分观点参考:《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海姆·G·吉诺特
 
「在看」+「转发」愿你我成为孩子的指路明灯,用真诚和耐心引领他们探索未来的道路。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