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让人越活越清醒的真相,句句戳心。

武志红主创团 10万+阅读 6评论

 

编者按

是什么让你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有力量感?
又是什么让你活得越来越畏缩、越封闭?
 
今天,跟大家分享李仑老师总结的10句精华,关于人生——
人在3岁前,需要形成的3种能力;
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两种力量……
句句精彩戳心,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 | 李仑

编辑整理 | 张罐子

 

 

 

 

 

01.

 

人在3岁前,需要形成3种能力。

 

这是我们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的支柱和保障。

 

1、好好吃饭的能力。

 

很多人年龄很大了,但仍不会好好吃饭。

 

例如,工作忙忽略吃饭,或暴饮暴食。

 

这可能和早期喂饭人不耐烦的态度有关。

 

例如,有些人在家里总是吃不惯或吃不饱,更喜欢去餐厅吃饭。

 

这可能是因为,在家里饭桌上,他们从未体验过受欢迎的感觉,而在餐厅,能像贵宾一样受重视。

 

2、好好睡觉的能力。

 

睡觉的质量,和早年被哄睡的体验有关。

 

很多不能好好入睡的人,晚上在不断地刷手机,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参与到这个世界。

 

满足自己参与感非常重要,但在潜意识里,他们是在等待有个人来哄自己入睡。

 

3、接纳自己的身体。

 

很多人已经成年了,还不认为身体是自己的。

 

比如,“有一种冷,是我妈觉得我冷”。

 

这意味着,他们还没从父母那里,拿回自己身体的掌控权。

 

比如,有些人会疯狂地整容或健身。

 

这意味着,他们从不相信自己的身体。

 

而不接纳自己身体的人,身体很容易出问题。

 

 

 

02.

 

有一类人,在关系中往往会有一种矛盾:

 
他舒服了,别人就 不舒服;
他让别人舒服了,他就不舒服。
 
换句话说就是:
他要么完全做自己,要么完全讨好迎合别人;
和别人的关系不能处于一种平衡妥协的状态。
 
而人际关系的最 高境界是双赢:
你舒服我也舒服;
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
我也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但这一类人,很难做到双赢或多赢,只能是损人利己或利己损人的状态。
 

 

 

03.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打两种架。

 

一种是只跟别人打,不跟自己打,

种人都在监狱里;

 

一种是只跟自己打,不跟别人打,

这种人都在精神科。

 

这其实是人在面对冲突时的两个极端。

 

一个是,总把冲突外化到外界,从不向内归因。

 

这很危险,因为社会不是围着一个人转的,所以他们很难适应社会的状态。

 

另一个是,总是向内归因,从不向外表达自己的不满。

 

所有痛苦都压抑着,不通过语言表达,身体承担到一定程度,器官就会出问题。

 

 

 

04.

 

人活着,有三种感觉特别重要:

 

1、控制感。

 

主要分为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

 

一是被动控制。比如:

 

我们在呼吸,我们的心跳,由身体去管理,而不需要我们的意识。

 

二是主动控制。比如:

 

我们每天的生活该怎么安排?

在不同的关系里面我们要投放什么、要获得什么?

 

通过主动控制,我们可以去区分现实与幻想。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控制感。

 

2、连接感。

 

我们要跟别人连接——

 

我们要有能力体会别人的情绪;

同时也要有能力让别人体会我们的情绪;

 

只有这样,人和之间交流时,情绪才能够流动,才能够让人觉得自己是活着的。

 

3、意义感。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希望知道它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一方面,我们需要权威赋予我们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这一生,都渴望能越来越独立地找到专属自己的意义。

 

有的人孤独,是因为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满足控制感,而失去了后面两种感觉。

 

比如,满足物质的需要,活得特别现实,但无法和人建立深度关系。

 

也因此,无法体察别人的感受,也无法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感受。

 

这样孤独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喜欢、也很难获得自己是可爱的感觉。

 

 

 

05.

 

有一类人,在建立关系时会想很多。

 

会想怎么跟别人建立关系,怎么对别人好,也会想别人应该怎么对我们好.

 

这种想象一旦过多了,就会形成封闭性的自恋,从而产生一种优越感。

 

所以,无论一个人多谦卑,但只要他带着过多想象进入关系,对方就会有一种压迫感。

 

 

 

06.

 

孤独感,分为4个纬度:

 

1、身体孤独

 

人在两岁半到三岁半时,就开始有了“自我”:

 

身体上的自我——照镜子时,会跳舞,开始有身体的协调性。

 

人格上的自我——玩玩具时,会喃喃自语,开始使用“我”这个概念。

 

关系上的自我——被喂饭时,会跑来跑去,决定要在哪吃饭,开始有领地意识。

 

这意味着和重要养育者间开始产生分离,从而体验到孤独感。

 

2、环境孤独

 

社会的发展,让人对电子产品的了解,远超过对身边人的了解。

 

从而导致我们和环境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匮乏。

 

这使人与人之间有了很大的物理距离,使我们只有一个人活着的感觉。

 

3、认知孤独

 

从未被别人很好理解过的人,最容易陷入认知孤独。

 

他们的观点,经常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不是在关系中和其他人碰撞出来的。

 

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表达,能够被其他人所理解。

 

这导致他们表达自己时,就像循环的rap,很难和人产生真正的交流。

 

4、人际孤独

 

不会察言观色的人,最容易陷入人际孤独。

 

因为他们在关系中,经常只管自己舒服,不管对方的感受。

 

所以身边的人,很难和他们交心,也从不把他们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去依赖。

 

 

 

07.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赋能,

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

 

因为,

我们生命中都有高光时刻,

否则我们活不到现在。

 

而这些高光时刻,是永远都在的。

 

它们只会随着时间增多,成为永恒。

 

 

08.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面对自己内在两个很重要的部分:

 

一是硬的部分,称之为“力”:

 

耐受力、理性逻辑、做事的基本能力等;

 

二是软的部分,称之为“心”:

 

情绪、情感、热爱等。

 

这些柔软的部分,非常考验人格水平。

 

很多人擅长或是一直在面对的,都是自己身上硬的东西,但非常恐惧面对身上柔软的部分。

 

比如,很多学生,每天像战士一样,完成上课、吃饭、下课、写作业这些事。

 

但每当学习或关系中遇到一些挫折,要面对自己身上柔软的东西时,却非常无力。

 

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匮乏的感觉。

 

柔软的部分,就像我们内心世界的无人区一样,需要住进去人,需要里面有人烟。

 

否则,就会陷入总是孤独的状态。

 

 

 

09.

 

弗洛伊德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力量:

 

一种力量称为生本能,能让我们每天都活得更充实,都可以超越自己一点;

 

另一种力量称为死本能,会让我们不断地批评攻击自己,不断地挫败自己。

 

因此,我们的人生会有两部分:

 

一是我们在享受生活的激情、关系的热情和人生的充盈等;

 

二是我们在忍受生活的沮丧、关系的无力和人生的失败等。

 

这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有两个大主题:

 

享受和忍受。

 

而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过渡,那就是审美。

 

因为美的标准是变化的,所以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就带着一个机会——

 

生本能中,有一部分会被转化为死本能,我们会感受到生命中深刻的感觉;

 

死本能中,有一部分会被转化为生本能,我们会拥有生活中的力量感和希望感。

 

 

 

10.

 

让家里老人活得舒适的3个Tips:

 

1、让他们感到被需要。

 

因为能满足别人的愿望,他们便有了更多的动力去保持身体健康。

 

2、和他们的关系要有点张力,有一点点摩擦。

 

因为冲突能让他们有攻击性,愤怒的体验能让他们的肾上腺素上升。

 

这对他们的内分泌循环是一种锻炼。

 

当然,关系的张力不能搞太大,否则会起反作用。

 

3、让他们能讲述自己的回忆。

 

在现实中,问70岁后的老人“冷不冷”、“饿不饿”,他们很难回答。

 

因为他们的脑子全被过去的回忆塞满了,很少有这些实际的感觉。

 

让他们讲述回忆后,他们就能慢慢地释放这些回忆,和现实产生更多的连接。

 

我们也就能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们。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