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和小畏
编辑 | 张脆梨
责编 | 陈轻轻
于是你感到自责,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是自己做错了。
可有时你会发现,明明想了很久,可就是找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哪,
今天的文章,我想告诉你:不要一昧反思,也要多找找别人的问题。
如果错把别人的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人便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当中。
在心理学看来,若想要活得轻松痛快,人就需要学会合理地「外归因」。

很多内耗的人会有一个习惯——看到对方越不满,就以为自己错得越厉害。
最近,思思非常头疼,因为她把公司的新项目搞砸了,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2个月前,公司决定拓展一个新的项目,领导安排她作为总负责人。
另一方面,同事们都没有相关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思思不敢怠慢,她和团队的几人从零开始学习、尝试,常常加班加点工作。
领导非常生气,把思思批评得一无是处,说她浪费公司这么多的资金,简直是蛀米大虫。
思思羞愧得无地自容,她因为这事经常失眠,心里想着,如果自己能力再强一些,说不定就能出成果了。
尤其当她想起领导那盛怒的样子,就越觉得自己实在糟糕透顶。
公司向外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团队,来接手这个项目。
可专家们和领导开完会后,项目却突然被腰斩,没有下文了。
领导的想法极其天真幼稚,他们对新项目的成本和难度完全没有概念。
领导想要的效果,需要至少20人且有经验的团队,集中工作1年才有可能达成。
而之前他却妄想让几个没经验的人(思思的小团队),用两个月就做出成果,

可如今看来,一切的源头其实是领导的无知与急功近利。
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思思不再自责,也总算能够睡个安稳觉了。
在现实中,我们每个都有会遇到相似的情况——有时问题正是出在对方身上。
那么再多的反思也是徒劳,只会在内耗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多数时候,我们都正常聊天、打闹、开玩笑,一切相安无事。
不再和我说话,我说话他也不搭理,甚至眼神也不再看我。
我不断地回想,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小刚,或者干了什么过分的事情,
于是,我唯有把姿态放得很低,对他处处讨好,最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才重新对话。
后来,小刚时不时会和我吐槽,讲班上那些他看不惯的人——
后来,他吐槽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同学和他没有交集的,他也会说出对方的问题。
其中,有不少在我心目中是很好的人,可到了小刚嘴边,都变得有毛病。
直到一天,我内心产生了一个念头:天啊,怎么每个人他都不喜欢!
我终于明白,原来他之前不理我,也是因为看我某些地方不顺眼。
而这并不是我有问题,而是他本来就是一个经常看人不顺眼的人。
自此,我也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当遇到别人的不满,而我一直反思内耗都找不到答案。

打小开始,我们就接受「吾日三省吾身」式的反思式教育,
多考虑内因,并认为遇事责怪对方,似乎是在推卸责任。
容易错把对方的责任和问题,都归结到我们身上,事情就会变得无解。
当对方表现得很激动、或很强势,我们的判断会被动摇,误认为都是自己的问题;
当对方表现得很受伤、或很虚弱,我们会觉得指出对方问题是残忍的,然后自己承受下一切。
从短期来看,我们把问题包揽下来,可以避免造成冲突和伤害;
举个例子,有的父母希望孩子什么都听自己的,一旦孩子不从,就表现得愤怒,或者受伤。
那么父母就失去了反思自身的机会,也会误以为对孩子的控制是理所当然的。
而孩子内心会积攒压力与不甘,终有一天会失控爆发,也必将引起更大的冲突。
到这时候,不少人会误以为,这个「没有继续忍耐」的孩子,是破坏关系的元凶。

在这里,我盘点了日常生活中4种类型的人,他们都容易对人产生苛刻的期待且不易自知。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并引起他们的不满,请告诉自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们常常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却不自知,同时需要身边的人即刻、完美地满足自己的期待。
与此同时,他们很需要优越感,需要身边的人对自己保持讨好。
这类人通常表现得很弱不禁风,生活也总是过得一团糟。
他们时常会向你提出请求,让你帮忙处理工作、摆平生活难题,找你借钱,或是让你安抚他的糟糕的情绪。
你甚至会有一种感觉,似乎自己少帮一次,他就会完蛋了,所以忍不住帮了一次又一次。
这可能是你的亲友、长辈,他们希望你处处都表现得听话。
不仅是对你的表现有要求,有的甚至会要求你从事特定的工作、和指定的人在一起,甚至对你的一言一行都有要求。
然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最终都会朝着自己渴望的方向去生活,让他们失望是必然的。
这类人内心通常隐藏着巨大的焦虑,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不对劲。
但他们并不意识到这是自己把内心焦虑投射出来导致的,会误以为都是外界的问题。
以上4类人,本质上都是在回避自己的成长课题,然后把这份责任转移到你的身上。
如果你试图满足他们的期待,你会发现哪怕自己呕心沥血,
也难以让他们满意,继而自责,越来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去意识到,你让他们不满意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也是正确的。
然后识别对方的不合理期待,不要把它扛在身上,保护好自己。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可对方还是不满呀,万一爆发冲突怎么办呢?
确实,现实情况往往是复杂的,有时无法完全准确地分清双方责任。
哪怕你暂时还是需要过度去承担,但也请在内心给自己「松绑」,
直到某天时机成熟,你再彻底放下这份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把它归还给对方。
因为,如果一段关系给你带来的只有内耗和痛苦,我们终究还是需要想办法远离,保护好自己。
当你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时,你不会失去真正的朋友、真正的资源和机会。
「在看」+「转发」辨别关系中的不合理期待,不因他人的问题而自我内耗♥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