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不上班、45岁未婚,她说她没烦恼

武志红主创团 96阅读 0评论

作者 | 天雅

 

 

过去我一直认为——

 

好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才能引导孩子更好地成长。

 

但脱口秀演员王小利,却打破了我的认知框架。

 

她的父母没有刻意追求成长,甚至活得安逸,各有各的缺点,

 

但他们却把孩子(小利)培养得非常好。

 

当然这里所说的“好”,不是指小利获得了巨大的世俗成功,

 

而是指她的内核稳定,充满自信与底气,能够发自内心地悦纳自己、爱自己。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小利今年45岁了,没有结婚;

 

曾经长达10年的时间,她不工作,吃住由父母提供,花自己的存款。

 

从世俗眼光来看,一个中年女性,没家庭也没事业,是失败的象征。

 

但小利却有着异乎常人的自信与从容,面对外界评价一点也不焦虑。

 

她说她没烦恼,不结婚单纯是因为不想结婚。

 

“我这个年纪,身边还没有结婚的就只有我;

 

没有人知道45岁还没结婚的人该怎样,我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反正无论我怎么做,都是榜样

 

 

小利之所以拥有这份底气,缘于她身上的两个特质:

 

其一:她能够发自内心地悦纳自己;

 

在小利这个年纪,她跟年轻朋友一起逛街时,经常会被店员误以为她是朋友的妈妈。

 

这曾经令她感到困扰。

 

于是她去咨询医美,工作人员指出她脸上存在诸多“瑕疵”,

 

说她需要改善泪沟、法令纹、抬头纹、鱼尾纹、毛孔粗大、苹果肌下垂、脸垮……

 

她越听脸越垮,因为她想不明白,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令人不开心的词汇?

 

于是,她决定不做医美,自然老去。

 

上脱口秀节目时,服装师帮她搭配衣服,努力想把她的小肚子遮挡起来。

 

但她却坚持把小肚子露出来:

 

“我不想让别人觉得一个45岁的女人还脖子长、腰细、没有小肚子;

 

你们想想,如果我这个年纪还年轻貌美,那年轻女孩的压力得有多大呀!”

 

 

其二:她能够无条件地爱惜自己。

 

在25岁那年,小利生了一场病。

 

那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如果没有休息好控制好,可能会发展成红斑狼疮。

 

于是她就辞职回家休息,一休就休了10年。

 

在漫长的时间打磨中,她学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去苛责它。

 

后来她身体逐渐好了,尝试重新工作,并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脱口秀演员。

 

在参加脱口秀节目期间,她有一次表现不佳,还没走到后台,她就开始责怪自己。

 

但下一秒,她又立马惊醒:“身体已经陪我承受了那么多,我应该好好爱它。”

 

 

关于商务合作,她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

 

如果某个商务合作会给她造成身体或心理的消耗,哪怕钱再多她也不接。

 

能够发自内心地悦纳自己、无条件地爱惜自己,

 

不依赖外界评价来确认自我价值,也不会因为一时挫败就否定自己——

 

小利根植于心的稳定感,也是她始终保持自信从容的心理缘由。

 

 

 

 

记得第一次在脱口秀节目中见到王小利,我就被她吸引,并对她充满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家庭,能养出这样一个内核强大、且不缺爱的女孩子?

 

透过了解她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我收获了一个很意外的答案:

 

小利的父母极其普通,甚至可以说,各有各的缺点;

 

但他们做得非常好的一点是:对孩子从小实行「不捆绑式教育」。

 

即: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会透过孩子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从而给予了小利非常自由的成长空间。

 

比如小利爸爸——

 

他是一名医生,有一些奇怪的控制欲,不允许孩子问问题,也不允许孩子笑。

 

因为他觉得问问题会显得人无知,笑则会显得人没有威严。

 

小利会故意反抗爸爸,她将学校发生的事情编成笑话,在吃饭的时候讲,逗大家笑。

 

而爸爸则会从一开始黑着脸,到后来憋着不笑,再到后来跟着大家一起笑。

 

他虽不完美,却愿意在孩子面前放下父亲的威严,允许孩子自由做自己。

 

 

又比如小利妈妈——

 

她是一个护士,不擅长跟人打交道,是个自娱自乐的宅女。

 

在50岁时,她就内退了。

 

身边人纷纷不理解,因为提前退休会少赚好多钱。

 

但她不在乎,因为她不喜欢工作,只喜欢待在家里养花、玩小游戏、看言情小说。

 

她同样不完美,但她却深深地、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她坐在沙发上看着小利,说:“我好为你感到骄傲。”

 

小利笑了:“我不是一事无成吗?”

 

 

在31、32岁的时候,小利曾仔细思考过要不要结婚的事情。

 

在充分权衡利弊以后,她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结婚。

 

随后她给父母打电话说这件事。

 

父母问她“真的想好了吗”,她说“我想好了”,

父母说:“既然已经想好了,你就这样去做吧。”

 

整个过程,没有劝说,没有反对,更没有压迫。

 

小利曾经问过妈妈:“我不结婚,你不担心我老了之后没人养吗?”

 

妈妈说:“其实我也担心,但我不能因为自己担心就让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当在新闻上看到有养老机器人或养老小区以后,妈妈还会反过来宽慰小利:

 

“你不用担心养老,这个社会以后会发展得非常健康和成熟,无论做什么选择,你都会过得很好的。”

 

这是妈妈对社会的信任,也是妈妈对女儿未来的信任。

 

 

 

 

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老师,曾提出爱孩子的两个具体方式:

 

一个是接纳你的孩子:Ta是什么样你就接纳Ta什么样。

 

Ta可能是聪明的,Ta也可能不那么聪明;

Ta可能是活跃的,他也可能是安静的;

Ta可能是那个无须扬鞭自奋蹄的孩子,

Ta也可能是那种不想奋斗、不想奔跑的孩子;

 

不管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我们都要接纳Ta,让Ta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第二个爱孩子的方式,就是不要掌控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成为他自己。

 

在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

 

只要孩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孩子做的一切都是被允许的。

 

我们没必要掌控孩子,一旦掌控了孩子,就等于把Ta吞噬掉了。

 

童年的创伤总结起来无非就两种:一种叫遗弃性创伤,一种叫吞噬性创伤。

 

所以,爱孩子就是接纳他,而且不要控制他。

 

 

从某种意义来讲——

 

小利的父母就是孙瑞雪教育理念的践行者,

 

它对孩子成长的助益,在小利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透过小利,我能感受到一种非常特别的生命力在她身上流淌。

 

她不是那种被社会标准绑架的人,也不是那种为了迎合他人而不断改变自己的人。

 

面对年龄焦虑,她没有选择去迎合社会对“年轻”的定义,而是坦然接受自然老去的过程。

 

她不为脸上的皱纹而焦虑,也不为身材的不完美而自卑,

 

反而用一种幽默和智慧的方式,把这种“不完美”转化成一种独特的魅力。

 

她活得真实、自在,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诗意的从容,

 

且这种状态,不是靠外在成就或他人认可来支撑的,而是源于她内心深处对自我的深刻接纳与无条件的爱。

 

她的父母虽然普通,却给了她一样极其珍贵的东西:无条件的爱与信任

 

这让她从小就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温暖,令她能够拥有足够的底气去活出真实的自己。

 

这种内在的安全感,是她能够保持自信与从容的根本原因。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需要这样一种力量:

 

不靠外在的成就来证明自己,而是靠内心的坚定与自我关怀来滋养自己。

 

当我们不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我们就会发现,生命其实可以如此饱满、自由、有力量。

 

因为一个人真正的成长——

 

不是变得完美,而是学会与不完美共处;

 

不是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而是活出自己内心的渴望。

 

 

 写在最后 

 

 

回到文章最初的问题:

 

为什么没有刻意追求成长的父母,却能培养出内核如此稳定的孩子?

 

答案或许就在于,他们无意中践行了家庭教育的核心:

 

将「自我成长的权利」归还给了孩子。

 

他们不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转嫁成对孩子的期望和控制。

 

而是以一副不完美的姿态稳稳地站在那里,给予孩子最纯粹的爱与最坚定的信任。

 

这种爱和信任——

 

不因孩子的成绩、婚姻或社会成就而增减,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而存在。

 

王小利的自爱与从容,则真切地向我们诠释了:

 

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塑造一个符合世俗标准的“成功作品”,

 

而是守护一个灵魂,让Ta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出独一无二、酣畅淋漓的人生。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发布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  

 

1、《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

2、王小利:十年不上班也没有焦虑,说不定还会成为脱口秀大王 | 谷雨实验室

3、王小利:不合群,也能活得自在 | 南方周末

4、王小利 我的时间很宝贵,不一定要全部用来挣钱 | 南方人物周刊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