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慢慢,一名心理咨询师。
网上有个关于“挨骂”的说法,话糙理不糙:
长期挨骂,人会变笨的。
当一个人总是被骂,大脑会被迫反复进入“防御模式”——
它无暇思考、学不会表达,只会把所有能量用来自保。
你开始小心翼翼地看人脸色、揣摩语气,生怕招来新的骂声;或者干脆时刻警觉,准备迎战,像是永远待命的士兵。
无论是哪一种,
都在消耗你本该用来感受、创造、享受生活的能量。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只想告诉你一件事:
对那些极度情绪化、习惯谩骂和攻击他人的人,
最聪明的回应,就是——听不见。
你会发现,远离他们,不是怯懦,是清醒。


爱骂人的人
会吸食你的能量
每个人的生活里,都遇到过那种极度容易暴怒的人吧?
一句话、一点小事,就能把他“点炸”。
一连串的指责、讽刺、谩骂, 像机关枪一样扫过来,根本无法沟通。
你明知道他不占理,只是在发泄情绪。
可听完那些骂人的话,心里那种委屈、气愤、又无力的感觉,往往能折磨人好几天。
我一直记得大学毕业那天,刚结束毕业典礼,我去坐校巴回宿舍。
上车时我明明已经刷卡成功,司机却大声喊:“没刷到!重刷!”
因为再刷一次会重复扣费,所以我认真地跟司机解释,说刚刚已经刷到了,旁边的同学也帮我作证。
没想到他立刻破口大骂,声音越来越大,语气越来越恶劣。
甚至脸都涨红了,一副恨不得开骂到终点站的样子。
那一路上,我既害怕又愤怒,浑身发抖,脸颊发烫、胃部紧缩,反驳的声线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那种“全身紧绷”的反应,其实是身体在启动“防御模式”。
当一个人释放愤怒时,面对他,你的镜像神经元会自动模仿那份情绪。
他愤怒,你也愤怒;
他咆哮,你的神经系统也在跟着过载。
问题是,你无法像对方一样,因为情绪上头就旁若无人地宣泄,
你的身体在“陪他们生气”,却又不能骂回去,这股能量就憋在你体内,变成了自我耗损。

我记得临下车前,他还莫名其妙地喊了一句:
“我女儿可是××大学(隔壁某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才不会像你这样一点素质都没有!”
一个陌生人,无端暴怒、谩骂你,末了还要拿女儿的学历来碾压你,
你说,这样的人,有必要跟他争输赢吗?有必要解释吗?
我当时没有下车。
一方面是气愤和慌乱,但更深的念头是:
如果我现在走了,会不会显得他说对了?会不会好像我真的有错?
可现在回头看,我真希望当时的我能果断地离开、保护自己。
因为面对一个情绪失控、无法沟通、只想发泄的人,
不回应、不纠缠、离开现场,绝不等于当逃兵。
而是为自己划清界限,退出一场毫无意义的消耗战。

骂人
会把“邪气”的能量传染给他人
“邪气”这个词听上去好像有点玄,但其实在心理学里,它有明确的投射机制支撑。
当一个人控制不了内在的焦虑、自卑、羞耻,
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通过骂人,来传递给别人。
这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情绪投射”,
它指的是——一个人无法消化负面情绪,就会自动寻找“接收者”。
而爱骂人的人,正是用这种方式排出自己的焦虑、羞耻感和攻击性:
他不愿看见自己的脆弱感,于是骂你“玻璃心”;
他羞于面对自己的无能,于是骂你“啥都不会”;
他对自己的愤怒无处安放,于是冲你大喊:“都是因为你!”
所以在这类人身边,我们会感到“气场被污染”。
更可怕的是,如果你长期待在这样的关系里,
你会慢慢开始相信,对方说的是对的。
当你被骂“懒惰”、“没用”、“敏感”久了,你大脑里那个为自己辩护的声音会越来越弱。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不断复读对方的“影子声音”:
“是不是我真的做错了?”
“是不是我太情绪化了?”
“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才总惹他生气?”
这就是对方的负能量“传染”给你的时刻。
如果你挨骂的时候还小,无法逃离,也还不懂得为自己辩护,这种影响就会更深远。

我有一位来访者就是这样。
小时候,她的父亲酗酒,酒后总要挑她的毛病。
她哪怕只是从客厅走过,都会被吼一句:“走来走去干什么,烦死了!”
有时只是安静地坐着,也会被骂:“也不知道倒杯茶!没屁用!”
在那样的环境中,她学会了两件事——讨好,和自责。
长大以后,每次约朋友她都会早到,因为迟到会让她陷入极深的自我攻击;
但别人迟到,她却从来不会表达不满。
就连伴侣总是玩手机忽略她,她都会怪自己,是自己太沉闷、也没有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那些从外界来的投射,早已在她体内扎根,变成了一个向内攻击的声音。
这就是情绪“邪气”最深的渗透方式——
长期接触爱骂人的人,不仅会污染你的情绪感受;
更会慢慢腐蚀你对自己的判断力,让你把别人的偏见,当成自我的真相。
所以,你完全可以、也应该坦然地忽略他们。
这不是懦弱、没原则,是保护自己清醒的认知、稳定的边界。
如果你发现,那些恶意的声音已经内化,变成了你脑子里的“自动批评系统”——
那你可以试着停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对那个声音说一句:
他人的能量场,会影响你怎么看自己。
所以远离“有毒”的人,也是在修复你和自己的关系。


首先,是字面意义上的“坏”。
在神经科学里,有一个研究结论:
当人反复处于高压、被威胁和攻击的环境中,
大脑的“情绪中枢”会过度活跃,而“理性中枢”会逐渐退化。
具体来说就是:
杏仁核(掌管恐惧与愤怒)像火山一样经常性地爆发;
前额叶皮层(负责判断、计划、专注)则被抑制、功能下降。
人会变得越来越敏感、容易受惊、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记忆力下降、失眠、精力衰退……
挨骂久了,大脑不会真正“适应”的,只会“自我保护性地萎缩”。
但长期挨骂,“坏掉”的不只是生理系统,还有我们的个人成长。
你会发现,跟一个总是爱骂人的人相处,你其实学不到任何东西。
因为这类人只会用最原始的方式回应一切:攻击、否认、羞辱、打压。
这是一种极度僵化、低阶的心理防御。
长期与这样的人待在一起,我们会下意识模仿他们的生存逻辑:
“控制不了就发脾气。”
“不满意也不沟通,先骂一顿。”

如果你已经识别出,身边有人是“带毒的能量场”,
或者你已经开始对某些声音产生躯体反应,请试试这3个方法:
1、停止一切自责
很多人挨骂之后,第一反应是自责:我哪里做错了?
但请你打住。
就算你真的哪句话说得不完美,也不代表对方就可以打压、谩骂你。
事情对错可以回头反思,但对方的辱骂,永远没有任何被合理化的空间。
你可以复盘,但不必背锅。
你可以成长,但没必要自我惩罚。
2、调节身体:渐进式肌肉放松
遇到“攻击”的时候,身体是最先被吓到的,也是最需要被放松下来的。
可以试试这个小练习:
握紧拳头数五秒 → 然后慢慢松开
缓缓吸气,感受肩膀的紧绷 → 缓缓呼气,刻意放松肩膀
把注意力从对方的声音,转回到你的呼吸
你在这样做的时候,也会同时让神经系统退出“战斗状态”。
3、建立思维防线:认知分离
当你听到谩骂的声音,请先停一下,别立刻往心里去。
这是认知分离技术最重要的一步——
把“ta的声音”从“你的信念”中剥离开来。
对方怎么攻击你,反映的是他的人格、他的问题处理方式、他看世界的方式。
与你无关。


当那些刺耳的声音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当发现自己总是下意识紧张、自我怀疑时,请记得:这不是你的错,你不必独自承受这一切。
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可以提供专业支持——
咨询师陪你一起识别情绪背后的惯性模式,学习在压力中放松身心的方法,重新连接你的感受和内在力量,找回平静与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