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身体最清楚,你有多力不从心

武志红主创团 6083阅读 12评论

 

编者按:
 
最近冬奥会如火如荼,精彩、热血!
 
看着运动健儿身体灵活,不由得感慨:身体灵敏真好啊,但也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在人物对谷爱凌采访中,谷爱凌说,自己养成了习惯,知道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不要跟别人说话。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是多数人都做不到的。
 
今天这篇文,借着冬奥会的契机,来聊聊我们对身体的态度,认识人类身体的精妙之处,希望给大家一些提醒。
 
开始吧👇

作者 | 黎响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前段时间,朋友说起一件事。
 
她父亲开了一家餐馆,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来干活,最近偶尔抱怨自己心跳过快、头晕。
 
父亲年近60岁,朋友一听非常警惕,三番四次叮嘱他要去做体检,但他始终不去。
 
年前她回到老家,逼着父亲去了医院。
 
一查,血压上到了200,肠胃、肝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症,现场检查还同步做了肠胃息肉的切除,父亲被迫住院一周。
 
事后她感到非常震惊:
 
父亲这是怎么忍过来的?
为何他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会这么迟钝?
 
于是我们好好讨论了一番:
 
为什么人会如此漠视、不相信自己身体的感受?
 

你的头脑理性
压制了身体感受
 
 
不仅是年纪大的人,年轻人也如此。
 
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瘫在沙发上,玩手机玩到肩膀僵硬、腰部刺痛。
 
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体上——
 
你不知道此时自己的肩膀很僵硬;
你感知不到翘二郎腿时被压着的那条腿有点酸;
你也忘了自己一天没有喝水,嘴唇有点干……
 
我们太过于习惯忍耐不舒服、疼痛,从而屏蔽自己身体的感觉。
 
可以说,在各种选择之中,身体感受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容易让被牺牲的。
 
我这位朋友的父亲就是典型的代表。
 
生意更重要,所以即便血压到了临界点,可以忽略不计。
 
更严重的是,有的人哪怕已经清楚自己患病了,但还是会不愿去看医生。
 
因为他们觉得花钱治疗,既耽误了工作,又连累了家庭,还不如不看。
 
要赚钱、要支撑家庭——这些都是「更重要」的事情。
 
但是,这个“更重要”,是谁决定的呢?
 
是头脑。
 
头脑通过所谓的理性分析告诉我们——事情更重要,身体不重要。
 
某种程度上,这种「头脑理性」,反映的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精准性”。
 
进入工业社会后,为了更好的社会合作和生产生活,我们开始注重时间观念,讲究准时。
 
因此,人们需要用头脑的理性判断,去控制自己的身体,以便执行精准的计划。
 
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头脑理性」往往会占绝对的话事权。比如:
 
要准时上班,自律给你自由;
要克服情绪,职场不相信眼泪。
 
然而身体感受,更偏向一种模糊、自然的准确。比如:
 
睡饱了就自然醒;
累了就想停下来;
病了就想要休息。
 
身体的运行规律更加“不可靠”,也更难控制——
 
就好比,你可以控制每天睡几小时,但控制不了什么时候不困。
 
而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及格的社会人,精准必须压制模糊,头脑必须压制身体。
 
所以,就算眼睛干涩、膀胱胀痛甚至腰痛,但我们还是会在办公座位上久坐——
 
因为比起身体,能准时无误地交付工作更重要。
 
所以,就算身体频繁发出不舒服的信号了,但我们还是会拖着不去看医生——
 
因为比起健康,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更重要。
 
但这种分裂的状态却注定难以持久。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状态差的原因。
 
因为为了精准地过下去,我们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通过批判、矫正的方式,去指导身体。
 
我们并没有好好感知到:身体,也是一支优秀的团队。
 
 

身体遵循着身体理性
 
 
微博博主#硬核科技迷,曾写过一篇人体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看完后,我才发现:
 
原来,身体也有属于它的理性体系。
 
身体里的各个细胞,彼此合作和牺牲,根本目的是希望它的主人能够好好活着。
 
但一直以来,我们却习惯性地忽略身体的感受,害怕身体给自己添麻烦。
 
疼痛肿胀了,只是把它当作一个需要动脑筋去解决、摆脱的问题;
 
感冒发烧了,就吃特效药,以求能赶紧恢复状态,回到工作和学习中;
 
而不是趁机好好休息,呵护身体,让它恢复免疫力。
 
但这是在忽略身体的运行逻辑。
 
因为,疼痛其实是一种珍贵的反馈,它在告诉我们的大脑:
 
这样做会伤害到“我”的,快停下!
 
我们只有尊重身体的反馈,了解身体的理性,才能以更好的状态生活、工作。
 
最近频上热搜的谷爱凌,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到自己要每天睡10小时。
 
但有人立马反驳,明明大量的睡眠科普研究说明,明明睡眠在7.5小时比较好。
 
甚至他们还搜出美国和加拿大的标准,说是在7-9小时为佳。
 
然而, #丁香医生# 却给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虽然一般认为7-9小时是比较合理的。
 
但不排除有些人是长睡眠者,他们需要睡够10小时甚至更多才能精力充沛;
 
而有些人则是短睡眠者,睡4-5小时就可以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照标准休息,每天还是昏昏沉沉的原因。
 
因为他们只根据头脑去判断,认为自己睡7-9小时就够了。
 
#丁香医生# 的建议是:
 
与其做出僵硬的判断,还不如问问自己的身体——每天睡醒后判断自己的清醒度是否正常。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读高中时,想着早起去晨跑、晨读,能有更多时间去学习;但一到上课时间,却困到不行,学习效率反而下降了。
 
可以说,用头脑理性规定睡眠时间,其恶果是会毁掉一个上午。
 
而真正合理的状态,是仔细感受身体的反馈。
 
因为,只有身体知道,怎么样才算是睡醒。
 
再往深里说,身体的效率和秩序的演化是长久而缓慢的,从几万年开始,一直塑造成现在的样子,才能让人类相对适应环境。
 
而社会发展太快,人的角色在过去的2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脑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被提出了很高的进化要求。
 
如果说,身体是个富有经验的成年人,那么我们的头脑就是一个被拉扯着长大的聪明小孩。
 
 
因此,我们除了要有头脑的灵活,还需要和身体这个大人好好合作。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给自己的许多信号,做出适合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头脑和身体,是一支优秀的团队
(但需要锻炼)
 
 
也许有人会怀疑:
 
虽然身体有自己的理性,也有自己的优势;
 
但毕竟人要在社会里生活,太过相信身体会不会很难?
 
但美国运动心理学第一人提摩西·加尔韦认为:
 
要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必须要相信身体。
 
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一书中,他提出两个概念:
 
自我一和自我二。
 
自我一擅长下达指令、批评和控制;
自我二主要是身体感受和动作执行。
 
自我一会经常批判自我二,
头脑也会规训和打压身体。
 
通过大量专业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研究,提摩西发现:
 
厉害的球手和顶尖球手的差别,并不完全在于技术;
 
而在于能不能在比赛场上做好调整——即控制你的头脑,信任你的身体。
 
举个反例:
 
如果对手在比赛中发挥超凡,想要打断他的优势,可以使出一个小花招——赞美他。
 
“你今天的反手打得很好。”
 
对手一开始会感到很开心,但这就成为他内心的一个锚,让他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不断用头脑去想:
 
我的反手打得好,是怎么做到的?
 
一旦他从自我二切换到自我一,优势就会大打折扣。
 
这是因为,大脑一旦开始规训身体的动作,每一步都用力去想,花费精力矫正,肌肉被过度调动了,做什么就都不太到位。
 
比如,每当要学一样东西,我们大脑会有各种“合格”、“优秀”的标准,限制着我们,导致行动起来束手束脚的。
 
这就是因为,我们屏蔽了自我二,切换到了自我一。
 
而信任自己的身体,不要多想,放弃自我批评,人才会更专注于学习本身。
 
甚至,关键时刻,信任身体,还会救我们一命。
 
有一个消防队长就曾借此救下他的所有战友。
 
一次他们接到火警,在进屋灭火时,他突然有一股不祥的预感,便召回了前面的队员们。
 
果然在他们撤出后不久,房屋就发生了爆炸。
 
大家都很震惊,火势明明看起来并不大,为什么会突然爆炸;更神奇的是,为什么队长能够预知爆炸的发生。
 
队长本人当时也没有办法解释,但后面复盘时,他才想起进入室内的时候,感觉到地板异常热。
 
室内火势不大,但地板过热,意味着楼下可能已经燃烧很久了。
 
这么一个小细节,大脑错过了,但身体记住了。
 
其实,除了体育运动,在很多工作和判断当中,头脑和身体是一对相爱相杀的优秀团队。
 
没有了「头脑理性」,我们难以合群,参与到各种工作当中;
 
没有了「身体理性」,我们会伤害到自己,并且会浪费很多天生的潜能。
 
可以说,随着人类面对工作复杂度的增加,大脑独自作战是势单力薄的。
 
能够相信身体,相信它给的反馈和忠告,一个人才能更和谐地生活下去。
 
写 在 最 后
 
在脉脉最近发布的《2021人才吸引力报告》中,有一个观察:
 
95后和00后人群中,
比起财富自由或者职业成就等目标,
认为“身体与心理健康”更重要的人,占比更多。
 
可见在过去20年的飞速发展之后,不少人都冷静下来了:
 
还是身体更重要。
 
而且,很多公司也开始增加了“情绪假”、半年体检、定期按摩和身体调理等关注员工身体状况的举措。
 
过去,我们以忍着病痛为荣,
 
但现在,我们开始有允许自己喊停、休息的权利。
 
人越来越拥有生存的尊严。
 
这是进步。
 
老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资本。
 
这不是一句口号,更加是一种朴素的真理,和科学的预言。
作者,黎响;编辑,张罐子。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