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段时间火热上映的《哪吒2》里,很多观众为李靖夫妇对哪吒无条件的爱所感动:
先是李靖为了保全哪吒,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替哪吒挡下天雷;
后是殷夫人在生命最后一刻,紧紧抱住满身尖刺的哪吒:“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不过现实中,真正能做到像他们这样无私、开明的完美父母,并不多。
他爱敖丙,尽自己所能给敖丙提供最好的成长条件,促其成才;
同时他的爱又伴随着一定的私心,希望敖丙替他承担龙族的使命,达成他未遂的心愿。
这样一种 「有条件且不完美的爱」 ,更像是当代诸多亲子关系的缩影——
它令很多父母以爱之名伤害孩子却不自知,也令很多孩子身陷爱的囹圄中苦苦挣扎着。
而最后敖光对敖丙的放手与成全,则是不少父母在育儿路上所欠缺的一堂必修课。
身为四海龙王之首,他头顶着振兴龙族的使命,肩负着镇压海妖的重任;
身为家族中的大哥,他既要提防兄弟姐妹的叛变,也要率领他们对抗现实社会的偏见;
而身为敖丙的父亲,他则要承担起保护儿子、教育儿子的职责……
三重使命如同三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头上,令他动弹不得。
从敖丙出生那一刻起,他就为敖丙规划了一条 “光明大道” :学道升仙,摆脱“妖”的身份,振兴龙族。
他伙同申公豹偷走了灵珠,让申公豹给敖丙传授武艺,并率领整个龙族将身上最坚硬的麟甲做成披风送给了敖丙。
在他的认知视角里,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最好的成全与保护。
敖丙内心更想要的,不是成仙,而是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份探索世界的自由。
二舅初中毕业后当过两年兵,退伍后在家乡创办起了企业,成为了整个家族的领头羊。
虽然做生意赚到了一些钱,但二舅心里更羡慕那些在体制内当官的、有权有势的战友。
可惜他文化水平有限,也错过了考公务员的年龄,这辈子是不可能进体制内工作了。
于是,他给他的儿子 (也就是我表弟) 下达了任务:读警校,考公务员,将来当大官。
他经常带尚在上学的表弟出席各种宴会,认识大人物,还给表弟买了很多昂贵的物品,鼓励表弟跟官二代交朋友。
表弟内心真正想要的,不是当官,而是考一所心仪的大学,选一个心仪的专业去深耕。
透过敖光和二舅,我看到了不少身处半山腰的父母们共同的育儿误区:
他们用尽全身的力气从山脚走到了山腰,努力将孩子托起,让孩子看到更远的风景;
他们又将自己无力爬上山顶的遗憾转嫁给了孩子,让孩子替他们去填补生命的缺憾。
代价就是:孩子被迫成为父母意志的延伸,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在《哪吒》电影中,敖丙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跟哪吒成为了好朋友。
他不应该跟哪吒做朋友,而是应该看着哪吒被天雷劈死,然后代替哪吒跻身仙界。
但真正到了天雷下凡之际,他却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救哪吒,导致肉身被毁。
结果在三大龙王攻击哪吒时,他再次不顾一切挡在哪吒面前,肉身再次被毁。
这是他遵循自己内心所做的选择,也是他对 「父亲意志」的反抗 :
相对于升仙和背负龙族使命,他更想让自己的朋友好好活着。
影片中敖丙对父亲意志的反抗,无疑是坚定、冲动且惨烈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对父母意志的反抗,则要温和得多。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万不得已,我们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更多是在各种日常事件中被迫承接父母的意志,而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说很重要吧,它们又不至于让我们豁出性命去坚持或反抗……
但我公公婆婆却坚持让他选服装设计,因为婆婆娘家某个厉害的亲戚在做这个行业,未来可以带先生入行。
先生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学了几年服装设计,又在服装行业工作了十几年。
但这毕竟不是他真正热爱的东西,所以他始终提不起斗志。
疫情期间被裁员后,他转去做了其它工作,从此再也没有碰过画笔。
去年整理房间,整理出他过去画过的画,他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说“扔了”。
他用自我阉割的方式承接了父母的意志,却又用事业碌碌无为来反抗着父母的意志,
也是很多孩子在面对父母意志入侵时,在顺从和反抗之间,退而求其次所做的选择。
经历了一场激烈的龙神大战之后,敖光意识到升仙并非最好的归宿,决定率领龙族归隐保平安。
“儿啊,以前父王让你肩负了太多的期望,却不曾倾听你的想法。
父王对不起你,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
随后他选择了对敖丙放手,让敖丙自由去探索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这是敖光对敖丙成长的 「授权」 ,也是他对敖丙生命的 「成全」 。
当时,她刚刚跟16岁的儿子恩利发生一场剧烈的争吵。
原因是儿子想去上剪辑课,但伊能静觉得编剧课更好,希望儿子去上编剧课。
“你用你的认知来干涉我的选择,你怎么确定你所知道的就是全部呢?
我想走跟你不一样的道路,我的未来你又没去过,你凭什么干涉我?”
这番话对伊能静来讲,如同当头棒喝,令她意识到儿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想走妈妈所期待的道路。
痛定思痛过后,她决定对儿子放手,不再干涉儿子,尊重他的选择。
现如今,恩利已经23岁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探索并开拓他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与此同时,他的独立、自主与成熟,也无形中激励着妈妈去勇敢地突破自己,寻求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可以说,伊能静的放手,既促进了儿子的 「自我成长」 ,也促进了母子的「 关系共赢」 。
他不再替先生做事,而是让先生自己打扫房间,清洗厕所;
也不再干涉先生做事,跟先生意见相左时,他会主动闭嘴,理智退让。
他在一点点地卸下责任、放下权力,以此促进先生的成长与独立。
它需要 我先生拥有自我独立的意愿,学会坚定且温和地对他母亲说“不”;
也需要我婆婆拥有对儿子放手的觉悟,学会把自我成长的权利归还给儿子。
对于那些长期处于共生状态的母子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我相信,他们正在路上,时间会教会他们一点点去成长与改变。
从某种意义来讲,我们绝大多数父母,其实都属于“半山腰上的父母”,
我们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规避一些不必要的苦头,让他们过得比我们更幸福一些;
这番努力有时会演变成执念,让我们误以为人生只有一条康庄大道,让我们不自觉地限制了孩子的自由。
或许,我们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努力,不用那么操心,就安然地停驻在半山腰上享受我们自己的人生风景,
然后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未来的路,把自我成长的权利归还给孩子,让他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最后,我们以一个陪伴者的姿态见证孩子的成长,岂不乐哉?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