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过得清爽的女人,对婆婆的态度只有这4个字

武志红主创团 1483阅读 4评论

作者 | 天雅

 

 

婆媳矛盾,是中国家庭关系的亘古难题。

 

从大的方面来讲——

 

这是两个女性对家庭权力的争夺:谁是这个家真正的女主人?

 

从小的方面来讲——

 

则是两个女性对一名男性的争夺:

 

“他是我儿子,我的他妈妈,他的生活由我说了算!”

 

“不!他已经长大且成家了,您应该放手并退出了。”

 

如果我们与婆婆就以上2点进行掰扯,你会发现:

 

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权力较量,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认同不了谁。

 

结果只会让自己不断内耗,让伴侣左右为难,

 

更严重的,可能还会让整个家庭内部硝烟四起,鸡犬不宁。

 

说实话,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已婚女性,在切身体验过婆媳之间的相互嫌隙与权力斗争后,

 

我并不想自溺在这样的关系里越陷越深,而是想寻求一种新的解法,去让自己回归清爽。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与反思,我发现——

 

要想从婆媳关系的纠缠中抽身出来,关键在于课题分离

 

同时在与婆婆进行课题分离之前,我们需要先放下两层幻想。

 

 

第一层幻想:

不要幻想婆婆把你当亲闺女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花了几天时间上网翻阅了婆媳关系主题的帖子。

 

从中我发现,一般婆婆对媳妇最好的时候,有2个时期:

 

一个是媳妇未过门前;

另一个是媳妇怀孕时。

 

而一旦媳妇真正进门了,或生完孩子了,婆婆的态度立马就转变了。

 

这时媳妇就容易产生一种“上当受骗,真情错付”的感觉。

 

嗯,这种感觉我也曾经出现过。

 

我结婚的时候,恰好也怀孕了。

 

婆婆很关心,也很紧张,非常细致地照顾我的饮食起居,事事抢着替我做,生怕我一不小心就伤了身体。

 

那段时间在我的观感里,她真的是一个“好妈妈”。

 

后来我顺利产下了宝宝。

 

产后第三天从医院回家,正值夏日炎炎,宝宝在床上哭闹不止。

 

婆婆料到是房间太闷热了,打开风扇。

 

她知道宝宝不能吹风,于是将风扇对着我的方向猛吹,让空气流通。

 

“我现在也不能吹风。”我示意她关了风扇。

 

结果到了晚饭的时候,她再度打开客厅的风扇,对着我的座位猛吹。

 

那一晚,我只能躲在房间里,让先生将饭菜端进来给我吃……

 

 

如果仅仅是这一件小事,不足以说明什么;

 

但在后面长达数月的相处中,一次又一次经历并体验到她对我的忽视与无视,我才真切意识到:

 

自从生完孩子后,我在她眼里,就不再是个值得关心和帮助的对象了。

 

印象最深刻有两个场景:

 

一次是月嫂由于一些原因提前走了,我身体尚未康复。

 

花了40多分钟艰难地替宝宝洗澡、做抚触、穿好衣服后,

 

婆婆走了过来:“把孩子给我,你去把卫生间收拾了。”

 

还有一次是我要去医院做康复,宝宝哭闹不止。

 

我手忙脚乱地给宝宝冲奶粉、喂奶,连午饭都来不及吃。

 

婆婆在一旁默默看着:“你把宝宝搞好了再给我抱吧。”

 

这些细节传递出来的忽视,深深伤到了我,且让我产生了愤怒。

 

不过站在她的立场与角度,她的做法似乎并没有太大问题。

 

一来她是我的长辈;

二来她确实没有关心我、帮助我的义务。

 

我无法要求一个长辈在心不甘、情不愿的处境下,去替我干这干那;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透过婆婆对我的姿态,去抚慰自己的伤口,去探寻自己内在痛苦的缘由。

 

后来我发现,

 

我之所以感到受伤与愤怒,是因为前期婆婆对我的好,填补了我童年时期不被爱的缺憾,

 

于是我将自己从母亲身上求而不得的对母爱的渴望,转移到了婆婆身上,

 

我幻想她像一个无微不至的好妈妈一样,能够持续地给予我关心和帮助,

 

当她做不到的时候,我的幻想便破灭了,痛苦、委屈和愤怒便随之而来……

 

当真正理解这一点以后,我放下了对婆婆的第一层幻想

 

不再期待她像一个好妈妈一样无私地、持续地爱我,让彼此的角色归位

 

 

 

第二层幻想:

不要幻想婆婆对你和你老公一视同仁

 

 

同时在婆媳关系主题的帖子里,

 

我发现除了婆婆前后态度不一致外,儿媳描述婆婆最多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双面人”

 

在儿子面前慈眉善目,十项全能,事事包办;

在儿媳面前则刁钻刻薄,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在婆婆的区别对待下——

 

儿子心安理得地当起了“甩手掌柜”,儿媳忙里忙外,被迫成为了“佣人”。

 

长期处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下,儿媳们难免会疲惫不堪,身心失衡。

 

那么问题来了——

 

婆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一个婆婆,她很可能会说:

 

“我帮我的儿子,天经地义;她(媳妇)又不是我生的,凭什么要我帮她?”

 

在意识层面,我相信她确实是这样想的。

 

不过在潜意识层面,原因则复杂得多,它还牵扯到两个女性之间权力的争夺。

 

要知道,在婆婆的潜意识里,儿媳不只是她的儿媳,同时也是她的“竞争者”——

 

不仅仅是家庭女主人地位的竞争,还包括对儿子、对孙子的占有与争夺。

 

 

在浏览相关帖子时,一名宝妈网友的分享令我印象深刻:

 

她说,自从生了宝宝后,她很愿意自己的妈妈过来帮忙,却很反感婆婆过来帮忙。

 

一开始她以为是自己的“护崽心理”在作怪;

 

后来她发现不是的,而是妈妈和婆婆在行为作风上存在本质的区别。

 

比如:

 

妈妈来了会对她说:“你来陪孩子,我去干活。”

婆婆来了会对她说:“我来抱孩子,你去干活。”

 

又比如:

 

妈妈会教宝宝叫爸爸妈妈,婆婆会教宝宝叫爸爸奶奶

 

最后她得出一个结论:妈妈来是想帮助她,婆婆来是想取代她。

 

说实话,跟婆婆相处的日常中,我也有类似的体验与观感:

 

我带娃时,她会以“帮忙”为由过来抱宝宝,但不会主动帮我分担一点杂活;

 

先生带娃时,她则会很主动地干活,然后再抱着宝宝跟在先生后面走来走去。

 

我其实能理解她这样做的心理动机

 

帮我干活,我就成了“主人”,她就成了“仆人”,她不乐意;

 

帮先生干活,她就依然是一个好妈妈,好到令先生无法离开她。

 

在本质上,它还是婆婆与媳妇之间关于“家庭女主人”地位的竞争,以及对儿子、孙子的占有与争夺。

 

一开始,面对婆婆明显的区别对待,我其实挺失落,也挺愤怒的。

 

但我无法改变她,也不能因此要求她去做些什么;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透过自己内心的痛苦去审视自己内在的缺憾。

 

后来我发现,

 

原来是她对我和我先生的区别对待,勾起了我小时候我妈极度重男轻女带给我的伤痛,

 

我把自己对母亲的愤怒转移到了婆婆的身上。

 

当真正理解这一点以后,我放下了对婆婆的第二层幻想

 

接受她对我的排斥,接纳她对我的无视,不再期待她对我和我老公一视同仁。

 

 

 

课题分离

才是婆媳关系的终极走向

 

 

当决定放下对婆婆的两层幻想后,我回过头去审视自己过去一年多与婆婆的相处历程。

 

从中我发现,

 

很多时候我会被动卷入到与婆婆的权力斗争中,并产生一系列痛苦与情绪内耗,

 

一部分原因在于我自身未修通的部分——

 

对婆婆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向婆婆投注了一些童年创伤所遗留下来的愤怒。

 

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我跟婆婆边界不清,课题混淆了。

 

一开始,感动于孕期她对我的悉心照顾,我把她幻想成了我的“好妈妈”,不自觉地跟她融合在一起,

 

哪怕她未经同意动我的东西,或做的饭菜不合我的口味,我也不好意思贸然拒绝她的“好意”和食物。

 

宝宝的出生后,我坐月子期间,婆婆关于过去做媳妇期间不被她婆婆善待的创伤也无形中被激活。

 

她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在大家面前控诉她的婆婆,讲述她过去一个人带娃的艰难历程。

 

我听了以后对她很心疼也很同情。

 

基于此,我自己花钱请了月嫂,月嫂走后我便独自承担起了带宝宝的工作,很少让婆婆操劳;

 

同时在她出现一些不当言行,比如负面评价宝宝,公然嘲笑我肥胖时,我尽管心里感到不适,但还是选择了默默隐忍。

 

我始终觉得自己应该承担更多,不应该伤害一个“伤痕累累”的老人。

 

但我却没有意识到,

 

当我在默默承担一切,并任由婆婆中伤我和宝宝时,无形中就复现了她与她婆婆的相处模式。

 

换而言之,我由于心疼她同情她而无意间模糊了边界,替她承接了属于她的创伤和生命课题。

 

直到后来,我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还憋出了“内伤”,差点抑郁。

 

 

为了自救——

 

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婆婆的关系模式
 
并透过这层关系去回溯我童年时期与母亲关系的缺憾与创伤,进行自我疗愈:

 

我尝试去接纳自己小时候不曾被母亲很好地爱过的事实,并接受母亲爱弟弟远胜过爱我的事实真相,不再愤愤不平。

 

我努力放下对婆婆的两层幻想
 
不再期待她能像“好妈妈”一样无条件爱我,也不再期待她对我和我先生一视同仁。

 

同时,我也努力卸下一些不属于我承接的生命课题
 
不再因为同情、尊敬婆婆而隐忍她某些越界行为和不恰当言行。

 

当发现她未经同意动我的东西,或负面评价宝宝、过度挑逗宝宝时,我不再隐忍,而是坚定且温和地对她说“不”;

 

当发现她以一个老母亲的身份过度帮扶、管控我先生,干涉先生做选择时,我也会鼓励先生坚定且温和地说“不”。

 

 

我先生有一个姑姑,她从小就很疼爱先生,且很关心我和宝宝。

 

得知宝宝出生后,她第一时间准备了一个平安锁,但由于行动不便,一直没有机会给宝宝。

 

她多次邀请先生带宝宝去她家作客,每次婆婆都会以“宝宝小”为由拒绝。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婆婆跟姑姑关系不和,不愿意去。

 

我知道这是婆婆的个人课题,且在越过边界替先生做决定。

 

在没进行课题分离前,我会默默顺从她的意愿,不作反驳;

 

真正完成课题分离后,我问先生:“你想不想去看姑姑?”

 

先生说他想。

 

于是我便和先生带上宝宝去了他姑姑家。

 

在姑姑家里,先生非常放松地与姑姑聊天,大口大口地吃着姑姑做的菜,很自由也很满足。

 

 

 写在最后 

 

 

经过这一年多与婆婆的相处,我有一个很深的感慨:

 

我与她本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因为我嫁给了先生,她成了我的婆婆,我成了她的儿媳:

 

透过她的存在,我看见了自己童年时期不被母亲好好爱过的创伤与恐惧;

 

透过我的存在,她唤醒了她年轻时期不被婆婆善待的创伤、委屈与愤怒。

 

我们带着各自的创伤负重前行,带着各自的生命课题相互融合与碰撞,

 

但本质上,我们还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需要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放下对婆婆不切实际的幻想,接纳婆婆如其所是的样子;

 

放下与婆婆永无止境的斗争,理清各自的角色身份定位;

 

同时与婆婆理清边界,课题分离,努力捍卫我与先生、宝宝三口之家的独立与自由。

 

这是我能想到的,并通过持续实践探索体验到的,一个媳妇面对婆婆最清爽的姿态。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