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过得清爽的女人,从不在这3件事上跟婆婆较劲

武志红主创团 10万+阅读 0评论
作者 | 天雅

 

 

之前我写了婚后过得清爽的女人,对婆婆的态度只有这4个字,讲述了,

 

面对婆媳矛盾时,我们需要放下两层幻想

 

① 不要幻想婆婆把你当亲闺女;

 

② 不要幻想婆婆对你和你老公一视同仁。

 

同时还需要与婆婆进行课题分离

 

对婆婆的越界行为说“不”,捍卫小家的独立与自由。

 

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

 

婆媳矛盾,关键在于站在婆婆和媳妇中间的那个男人

 

如果他有足够的力量撑起小家,与原生家庭分离,很多婆媳问题就不存在了。

 

但问题在于:

 

很多男性在婚后没有独立意识,而婆婆也没有放手的意识,母子两人依旧共生在一起,

 

从而导致大家庭与小家庭边界模糊,婆婆与媳妇矛盾重重。

 

这个局,怎么破?

 

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实践和反思,我有一个感触:

 

丈夫和婆婆的共生关系,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冲击,确实很难被撼动;

 

而要改变这样一种关系模式——

 

通常是伴侣作为外来势力,带动丈夫冲破母爱包围圈,走向成长与独立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对一个已婚女性而言,它却是一条从婆媳矛盾中抽身、令小家回归清爽的可行之道。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学会在3件事上,坚定且温和地对婆婆说「不」

 

 

不要替你的婆婆

给你的伴侣当“妈”

 

 

这段时间,我浏览了很多婆媳关系主题的帖子。

 

有一位博主,做了一系列“假如婆婆说真话”的主题视频,引发不少讨论。

 

其中有一句来自婆婆的真话,是这样的:

 

“我希望儿媳妇勤快点,把活都干了,这样我儿子就轻松了。”

 

或许一个婆婆这样说是出于对儿子的爱,但她却没有意识到:

 

她正在把与儿子平起平坐的儿媳妇,推向给儿子当保姆的位置。

 

这是一种夫妻角色的错位,也是一种家庭关系的失衡。

 

 

分享一个我自身的经历:

 

结婚前,我曾跟先生同居过一段时间,生活AA制,家务平摊。

 

婆婆知道后,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我没照顾好先生,令他受委屈了。

 

因为在她的习惯里,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先生,大事小事替他包办。

 

她希望我也像她一样。

 

于是婚后住到一起以后,婆婆会默认我应该一个人把小家的活统统干了;

 

每当我提出让先生也帮着做一部分时,婆婆就会非常积极地替先生去做。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首先它会妨碍先生独立;

 

其次它会令婆婆和先生之间边界不清;

 

最后它还会导致我和先生之间责任失衡。

 

举个例子:

 

宝宝出生后的前半年,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打疫苗。

 

一开始,我提出让先生请假和我一起带宝宝去打。

 

后来婆婆说她替先生去,先生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起初我以为婆婆会帮我一起收拾东西、带宝宝出门,完了再一起带宝宝回来。

 

后来我发现不是的,婆婆她只是替先生「去」,但没打算帮我。

 

她每次都会早早出门去散步,然后在宝宝打疫苗期间露一下脸,完了又会以买东西为由走开了。

 

结果就变成了我全程一个人——

 

一大早匆匆忙忙料理宝宝、收拾东西,一边抱着宝宝一边扛着大包小包往医院赶,完了再一边抱娃一边扛包回家……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时常感觉非常疲惫:既要给孩子当妈,还替先生承担父亲的责任。

 

这不是一种健康的亲密关系,它不会令两个人在合作中走向共赢。

 

相反,它会令一个小家庭在失衡中走向破裂。

 

在经历了几次压抑已久的情绪崩溃以后,我出于自救的本能,向先生坦诚了我和婆婆之间的种种嫌隙,将丈夫/父亲的责任归还给他

 

而先生也通过一段时间的觉察与反思,意识到了婆婆这位“全能好妈妈”对他成长和独立造就的羁绊。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身份,有意识地脱离婆婆的帮扶,独立承担起丈夫/父亲的职责

 

 

不要让你的婆婆

给你的孩子当“妈”

 

 

另外在婆媳关系主题的帖子里,

 

我发现除了被迫给伴侣当“妈”外,儿媳妇深感无奈的另一个点是:

 

婆婆经常抢着抱孩子,替她们给孩子当“妈”

 

一位网友宝妈分享自己的经历:

 

自从孩子出生后,婆婆啥也不干,天天抱着孩子,

 

即便她喂奶,婆婆也会在旁边盯着,一喂完就立刻将孩子抱走,

 

有时她想抱一下孩子,婆婆就会将她推开:“你没经验,我来!”

 

她对此深感失落与无奈——

 

仿佛婆婆才是孩子的“妈”,而她则沦为了一个“喂奶工具人”

 

 

我能理解这位宝妈,因为我坐月子期间,月嫂的做法跟她婆婆是类似的,

 

对一位不想亲自带娃的母亲而言,这种“替代性帮扶”是非常好的;

 

可对一位想跟孩子建立联结的母亲而言,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不想承受“被迫跟孩子失联”的痛苦,我让月嫂提前下户了。

 

月嫂下户后,婆婆经常会以“帮忙”的名义过来照看孩子,让我去干活。

 

且在带娃过程中,她喜欢紧紧地跟孩子贴在一起:

 

比如不停地挑逗孩子,让孩子的眼睛一刻也离不开她的脸;

 

又比如时刻抱着孩子,不允许孩子下地,只能在她怀里玩……

 

我知道这是很多老一辈养育者带娃的惯性;

 

但隐隐约约地,我还有另一种来自母亲的直觉:

 

婆婆想取代孩子的妈妈,成为跟孩子最亲近的人。

 

我的直觉真正得到确认,是在我产假结束回归工作后。

 

那会儿,我白天工作,婆婆带娃。

 

我发现,自从把孩子交给婆婆之后,我便失去了作为一名母亲的存在感。

 

比如我跟婆婆交接育儿事项,她就在一旁逗孩子,不听也不做。

 

过后问为什么不做,回答一概都是“忘记了”。

 

但如果我先生去跟她说,她就会非常积极回应。

 

印象最深刻的是——

 

有一回宝宝去上早教课,我有事无法请假,便让公公婆婆陪孩子去。

 

上课期间,老师建了一个群,用来发布孩子的照片。

 

婆婆将先生拉进了群,却将我挡在了群外。

 

偶然知道这个事情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那种感觉就像是“我在外面为孩子打拼,后院却随时会起火,将我和孩子分开”。

 

我把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告诉先生,并强烈表示不想把孩子交由他人去带。

 

先生听见了我的诉求;

 

同时他自己通过观察也能发现婆婆带娃存在诸多限制,会妨碍孩子的独立成长。

 

他不希望孩子重蹈他小时候的覆辙,也不希望孩子成为婆媳矛盾的牺牲品

 

综合考虑之后,我们决定由先生离职,居家带娃。

 

通过这个方式,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角色重新归位,整个家庭的边界又清晰了一些

 

 

不要越过界线

试图改变你的婆婆

 

 

单纯从我以上两千多文字来看,可能会给大家一种错觉

 

似乎在这个家庭里,问题出现了,被意识到了,然后就被解决了。

 

其实不是的。

 

就像俗话说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在我们家里,问题出现问题确认,我其实经历了漫长的挣扎过程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

 

丈夫跟婆婆的共生关系,很难轻易被撼动,

 

记得我第一次跟先生说婆婆只乐意帮他,不乐意帮我时,

 

先生情绪非常激动,一口认定是我想多了,并告诉我他妈妈是个开明的人,非常重视婆媳关系。

 

先生的反应令我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我过于敏感,误会婆婆了?

 

为此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做自我觉察,跟我的咨询师探讨,确认我内在不舒服的感受来源。

 

而后我发现,它一部分来源于我过去的创伤被激活,另一部分确实来源于婆婆的种种行为。

 

确认问题的存在后,我开始去解决问题

 

它依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情,因为中间会存在非常多的阻力。

 

比如在婆婆带娃期间——

 

当我意识到婆婆存在强烈的融合需求,经常限制孩子的自由时,

 

我曾一次次向她科普育儿理念,强调要给孩子一些空间自由探索。

 

但,没用。

 

她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假装将孩子放下,待我一转身又立刻将孩子抱起来。

 

我对此很无奈,让先生跟婆婆去说。

 

但先生又碍于母子情面,很难对他母亲的种种行为说“不”。

 

他退而求其次,给婆婆转发了很多育儿视频,以此教导婆婆如何科学育儿。

 

婆婆表面上都听,但背后依旧我行我素。

 

事实上,先生是经历了很多次尝试改变婆婆却无果的尝试以后,才决定离职带娃的。

 

但他的独立之路,依然困难重重

 

因为我婆婆并不希望先生脱离她走向独立,总是习惯性地越过界线,替他把活干了。

 

即便先生说不需要,婆婆还是会不停地帮他做。

 

有一回,先生实在忍不住了,质问婆婆为什么要这样。

 

婆婆沉默了一会儿,回应道:“我怕现在不帮你,等我老了你不理我。”

 

那是一种很深的“被抛弃”的恐惧

 

当时先生回了婆婆一句:“你放心,我不会不理你的。”

 

从那以后,婆婆对先生的强迫性帮扶」稍微松动了一点点,

 

但如果不提醒,她很快又会回到过去那种替先生大事小事全程包办的行为惯性里面去。

 

对此,我和先生只能在她出现越界行为时,一次次坚定且温和地对她说“不”,维护小家的边界

 

 

 

 写在最后 

 

 

回顾婚后这一年多与先生、婆婆的相处,我有一个感触:

 

我和孩子的存在,唤醒了先生作为一名丈夫/父亲的自主意识,

 

并激励着他努力冲破母爱包围圈,走向成长与独立,

 

这是值得欣喜的部分。

 

但与此同时,我必须面对一个事实:

 

我无法改变我的婆婆——

 

无法教会她用科学的方式跟我的孩子互动,也无法说服她放开那双紧紧抱住我先生的手。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婆婆的不改变/不放手,是存在愤怒的。

 

直到前不久,在孙瑞雪老师的直播间,一位观众提出问题:

 

“婆婆总是非常固执,不愿意改变,怎么办?”

 

当时孙瑞雪老师很直接地回了一句:

 

“你想让婆婆按照你的意愿去改变,那是你对婆婆边界的侵犯。”

 

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

 

婆媳边界,它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

 

就像我不愿意婆婆越过边界干涉我的小家一样,

 

我其实也没有权利越过边界干涉婆婆的言行,并要求她按照我的意愿做出改变。

 

她想怎么跟她的儿子、孙子互动,那是她的自由,

 

我不应该试图改变我的婆婆,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

 

尊重婆婆的边界,并维护自己的边界

 

继而带动我的丈夫、孩子一起守护整个小家的边界。

 

理解这一点以后,我终于释怀了。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如果你正面临家庭关系、婚姻冲突等困扰,可以来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支持。

 

心理咨询师陪你探索困住自己的议题,引导你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找回内在力量。

 

点击下方卡片
开始预约心理咨询
👇👇👇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