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伊始,婴儿先验的知道吮吸乳汁,寻求温暖,如果没有获得,将会暴怒、痛哭、怨恨、撕扯;幼儿会依恋妈妈,想要获得妈妈的爱、照顾和保护,如果没有获得,将会攻击环境或者攻击自身。
在婴儿时、幼儿时,获得爱的经验总是充满挫折,那么成年人会将心中的爱很隐匿地藏起来,也将想要获得爱的心思,很小心很小心地藏匿起来。我在尝试想要描述人类心灵产生痛苦的本质和根源。
我们内在所感受到的伤痛,不得不要考虑到与此相关联的外部因素。我们最开始在被养育的环境中所体会到的一系列的折磨,都是由于依赖的失败,而依赖正是想要好好长大的,天然的本性,然而它落空了。
这就不得不逼迫着一个人去适应扭曲的环境,不得不去独立。而一个稍微顺利些的成长过程,是能够经历好好在一起,能够适当地被依赖,然后慢慢能分开,从依赖走向独立。
那么,依赖的失败会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什么?会带来一种幻灭,一种失去信心,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失去对他人的信心,失去对关系的信心,或者换句话说,是失去了“相信”的能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其实是重复经历着,对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段关系,没有像自己想象的或者希望的那样让自己感觉满意,从而被激起一种极大的不可原谅的愤怒,随之而来有种深深的失望,觉得不可能改变,也不想要忍受。
在这里我想要总结一下,所有的创伤永远都和关系有关,而最开始是源于孩子对父母理想化的失败。我们每个人最开始总是渴望有一对好的父母,渴望自己被父母好好的对待,并从父母那里了解外面的世界和认识自己。
如果这个过程感觉到安全和有信心,那么自我会慢慢向外走,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去经受这个世界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的考验。而如果一个人最开始就感受到了环境太多的恶,感受到了太多自己被伤害,感受到了太多的无助,那么自我就会停滞在自己的世界中,沉浸在与现实脱离的幻想中,心灵无法安住在自己的身体里,不能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人发生关系。
或者在内心设立一堵墙,对外界总是感到警觉和有敌意。在现实关系中,总是被激起一种矛盾和对抗,总是感到一种被辜负。
这是一种心灵的冻结、凝固的状态。在真实的世界中,总是不可避免有矛盾、挫折和失望,当发生与自己议题有关的挫折时,自我就会退缩到自己的世界中,无法从挫折中学习新的经验和创造性,无法去认识与自己不同的世界和他人。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上演。一位女性控诉她的恋人没有认真听她讲话,不能给她提供情绪价值,她很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个城市生活更好,不知道做什么职业更好,她男友的回应是让她自己要好好想想。
这位女性感到极度地愤怒,觉得男友不在意她,不爱她。确实这位男性的回应有点简单,或许是有点令人失望的,但这位女性感到极度愤怒的背后,是有很多内容的。
或许她将过去自己没有被父母好好倾听和关爱的愤怒依附在这件事上,男友的回应让这位女士重现了成长中被父母冷落,只能依靠自己的痛苦体验。所以她选择分手。
在她的体验里,她觉得分手是摆脱了一段自己不被珍视的,所以不能依赖的糟糕的关系。但其实在现实层面,她再一次地将自己置于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从而让自己陷入孤独无依的处境。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重复和循环。
这种重复和循环每个人都是存在的,但是重复的内容每个人千差万别。并且每个人其实不仅仅只有一种模式的重复。重复也并不仅仅都是坏的部分,好的部分也会重复。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时时刻刻经历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现实客观世界,一个是内在的主观世界,这些就构成了个人的外部现实和内部现实。
对于一个人来讲,其实没有完全纯粹的客观世界,客观性是被主观想象定义的,外部现实某种程度上是主观想象。内在客体不完全等于外在现实中的那个人,就如同印象中的某个人和实际的他,必然有差异。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以我们内在的主观世界来挑选、了解和相信外在的客观世界,并认为看到的就是事实和真的。我们在适应外部环境或者说在适应这个社会之前,我们的内心就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对这个社会的认识。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觉得这个社会就是优胜劣汰的,别人都是恶的和自私的,是来竞争和掠夺的;那么他对别人的敌意,就会驱使别人要么远离他,要么与他抗争。这在他看来,就是印证了,果然这个世界都是自私自利的,没有温暖的。这个就是所谓坏的部分的强迫性重复,就是让我们不得不陷入重复的相似的情感痛苦中。
而如果一个人觉得这个世界总归是美好的,人是可以信任的、安全的和互相帮助的;那么他对别人的善意或者说是非攻击的状态,也会吸引别人对他友善对待。这个就是所谓的好的部分的重复,就是一再被确认,让我们能对自己感到有信心和安全的部分。
那些我们内心体验到的愤怒、恨意、攻击,源于我们曾感受到的被伤害被针对,这些构成我们内心的死本能。而那些友善、合作、希望等,源于我们曾感受到的被爱被照料,这些构成我们内心的生本能。
我们每个人成长为现在的样子,都是不容易的,都是经过了内心无数的挣扎、战争,最终那些生本能大过死本能,才能使我们存活下来,因此,从这点上讲,我们活成现在的样子,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这样一个愿望:希望被爱和爱别人,希望在表达恨和愤怒时不被嫌恶,希望受到保护,也想保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