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慢慢,一名心理咨询师。
前阵子我在小某书上,看到一个耳目一新的观点。
博主@探元素说:
把生活想象成“游泳”,你只有懂得放松,浮力才会出现,你才会被托举。
这让我想到《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里,也有个类似的隐喻。
主角去夏威夷浮潜时遇见一只绿海龟,
明明看似游得慢条斯理,她却无论如何也追不上。直到再次观察,她才恍然大悟。
海龟的智慧在于它深谙海浪的规律。
当「反向浪」涌向岸边时,海龟浮在原地,保存体力;
当「正向浪」奔向海洋时,它才发力划水,乘浪前行。
而她始终在拼命划水,在反向浪中白费力气,直至力竭。
当时读到这个故事,我发现一个长期被我们忽视的真相:
世界自有其浮力。
那些活得轻松而高效的人,其实都像海龟一样,掌握了放松与发力的艺术。
*本篇案例均已做授权和模糊化处理
01
浮力的本质,
是一种臣服和顺势的智慧。
在游泳时,当你太紧绷僵硬或者动作太大一直扑腾,
就会制造很多“重量”,不断下沉。
就像生活中当我们不断和问题对抗,就会制造更多问题。
但调整呼吸,放心地把你的身体交给水——
信任它,跟它合作,水就会自然而然地把你托举。
朋友薇薇在学会转念后,也有了很多次这样被托举的曼妙体验。
过去她也是“死磕到底”的思维。
• 工作上,搞不定的创意方案就硬是苦思冥想。
反而越想思路越僵滞,项目不仅没完成,还拖后了进度,被扣了不少绩效。
• 关系里,遇到冲突就一定要沟通好,搞不定的人就硬要搞定。
因此累得精疲力尽,身边的关系也没有变得更好。
在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咨询之后,她才发现:
迈不过去的坎,是可以先绕开的。
结果她的工作反而越来越顺,收入也越来越高。
在人际关系里,当她放弃了说服别人、改变别人,
省下来的力气反而能用来找点兴趣爱好,充盈自己,这让她的生活自在了很多。
所以你看,这就是“浮力思维”:
1、放松下来,停止与问题对抗
2、能控制的事,尽力而为;控制不了的,接纳顺应。
你在生活,可能也或多或少体验过这种感觉——
当你心灰意冷,不再把一件事当“事”、不再看得那么重要的时候,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管是一个努力拼搏的工作目标、还是一段费尽心思的关系。
那么,这种心态究竟是怎么帮到我们的呢?
02
放松下来,
我们会看见“浪”的方向
回到一开始我们聊的“反向浪”话题。
为什么有人可以用正向浪借势,有些人却无法分辨浪的方向呢?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管状视野——
人在紧张和压力下时,注意力范围会缩小,
就像透过一根吸管看世界,只能看到眼前的问题和困难,难以看到全局和可能性。
来访者亭亭,是一名备考研究生的大学生。
曾经她陷入了一种“恐慌性学习”状态:
每天学习12个小时,不敢有任何娱乐休息,甚至觉得吃饭都是浪费时间。
她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一旦完不成就自责不已。
结果她发现自己虽然花了大量时间,但效率低,记住的内容很快遗忘,模拟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在咨询室里,她慢慢觉察到自己的“卡点”:
她在无效的方向上努力,只会越努力越焦虑。
比如反复抄写笔记、沉迷刷题数量
——这只给自己虚假的成就感,耗时且效果甚微。
比如与同学比进度
——这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焦虑。
而真正的“正向浪”是: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让大脑有时间巩固记忆;
遇到错题不要苛责自己太笨,
而是记录下来,鼓励自己“这是一次进步的好机会”。
调整策略后,她学习时间少了,效率却大幅提升了。
所以你看:
当你感到一件事阻力极大,
也许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正在逆浪而行。
平静下来,和问题保持距离,才能像海龟一样分辨出——
哪些是“反向浪”,需要保持漂浮、保存实力;
哪些是“正向浪”,值得全力投入、借势前行。
懂得放松的人,是很有魅力的。
当你不刻意寻求认可和支持时,反而越容易吸引贵人和正缘——这背后有着清晰的心理学逻辑。
我有两位老同学,都在金融行业工作,他们可以说是一个对照组。
小A总是步履匆匆,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逢人便发名片。
与人交谈时,她也总是想着如何让别人认可自己。
小B则完全相反,她走路从容,与客户交流时不卑也不亢。
她很少参加应酬,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她带领的团队凝聚力强,下属也愿意主动为她分忧解难。
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能力或资源,而在于她们的能量状态。
小A的紧张和焦虑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排斥力,
而小B的放松和从容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吸引力。
放松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三大优势:
前两个,是更强的情绪容纳力,和更精准的边界意识。
放松的人懂得,别人的情绪是别人的课题,不必全部承接。
当遇到消耗性关系时,他们不对抗不改变,只是保持边界,筛选关系。
这种稳定的边界感反而赢得了尊重,也避免了在负面关系中耗尽自己。
更重要的优势是——
放松的人,擅长识别和把握人际的“正向浪”。
就像小B,当遇到志同道合、彼此欣赏的关系时,她会全情投入,珍惜每次互动。
比如之前在职业迷茫期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前辈。
在谈话中小B总是不吝于赞美对方,对方也感受到了她的看见,

压力来临时,我们总是习惯先“想办法”。
但紧绷的身体只会制造紧绷的思维。
你可以尝试“身体扫描法”:
坐下或躺下,深呼吸,将注意力依次集中在脚趾、脚掌、小腿、膝盖......直至头顶。
通常不到十分钟,身体放松了,思绪也会清晰起来。
2、区分“努力”与“挣扎”
问自己一个海龟式问题——
“我此刻是在顺势努力,还是在逆流挣扎?”
如果是后者,暂停就是进步。
就像我在写作的时候,当我意识到即使在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一小时也不会有进展,那我不如换个事情做——
去散步、做家务,让思路在大脑自行整理,答案常常在不经意间浮现。
3、多跟滋养的环境链接
这个环境,可以是大自然——看云、听风、观察树木。每天多给自己预留一些不追求效率的时间,在户外放任思绪自由漂浮。
也可以是支持性的人际关系。
多跟与那些让你感到轻松、被支持的人相处,远离总是让你感到紧张和自我怀疑的人。
这些东西才是我们的正向浪。
过去,我们总被教导“人定胜天”、“努力必胜”,却忽略了另一种智慧——与世界合作。
世界的浮力一直都在,就像海水永远托举着海龟。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停止挣扎,相信自己会被托起。
当你感到疲惫不堪却寸步难行时,不妨试试是深吸一口气,放松下来。
然后顺势而为,让世界的浮力将你轻轻托起,带向前方。
慢慢精选
生活像海,而水总会悄悄托起你。
越是拼命对抗、越想掌控,反而越容易下沉。
当你放松呼吸,顺势而行时,反而更容易前进。
如果你也常常觉得:
工作里总在加码,却难有成就感;
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处理起来很吃力;
难以松懈,总感觉自己被压力裹挟。
真正的松弛,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懂得什么时候可以先停下来、先喘口气。
心理咨询,可以是一个安全的停靠点。
在安全的空间里,你可以自由地说出内心的想法,慢慢分清哪些需要承担,哪些可以暂时放下。
当你不再一味用力,才有余地去感受那些真正让你安心和充盈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