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一个特征:你越放松,就越成功

我是徐慢慢 564阅读 1评论

 

嗨,我是慢慢,一名心理咨询师。

 

前阵子我在小某书上,看到一个耳目一新的观点。

 

博主@探元素说:

 

把生活想象成“游泳”,你只有懂得放松,浮力才会出现,你才会被托举。

 

这让我想到《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里,也有个类似的隐喻。

 

主角去夏威夷浮潜时遇见一只绿海龟,

 

明明看似游得慢条斯理,她却无论如何也追不上。直到再次观察,她才恍然大悟。

 

海龟的智慧在于它深谙海浪的规律。

 

当「反向浪」涌向岸边时,海龟浮在原地,保存体力;

当「正向浪」奔向海洋时,它才发力划水,乘浪前行。

 

而她始终在拼命划水,在反向浪中白费力气,直至力竭。

 

当时读到这个故事,我发现一个长期被我们忽视的真相:

世界自有其浮力。

 

那些活得轻松而高效的人,其实都像海龟一样,掌握了放松与发力的艺术。

 

*本篇案例均已做授权和模糊化处理

 

 

01

浮力的本质,

是一种臣服和顺势的智慧。

 

在游泳时,当你太紧绷僵硬或者动作太大一直扑腾,

 

就会制造很多“重量”,不断下沉。

 

就像生活中当我们不断和问题对抗,就会制造更多问题。

 

但调整呼吸,放心地把你的身体交给水——

 

信任它,跟它合作,水就会自然而然地把你托举。

 

朋友薇薇在学会转念后,也有了很多次这样被托举的曼妙体验。

 

过去她也是“死磕到底”的思维

 

工作上,搞不定的创意方案就硬是苦思冥想。

 

反而越想思路越僵滞,项目不仅没完成,还拖后了进度,被扣了不少绩效。

 

关系里,遇到冲突就一定要沟通好,搞不定的人就硬要搞定。

 

因此累得精疲力尽,身边的关系也没有变得更好。

 

在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咨询之后,她才发现:

 

迈不过去的坎,是可以先绕开的。

 

结果她的工作反而越来越顺,收入也越来越高。

 

在人际关系里,当她放弃了说服别人、改变别人,

 

省下来的力气反而能用来找点兴趣爱好,充盈自己,这让她的生活自在了很多。

 

 

所以你看,这就是“浮力思维”:

 

1、放松下来,停止与问题对抗

2、能控制的事,尽力而为;控制不了的,接纳顺应。

 

你在生活,可能也或多或少体验过这种感觉——

 

当你心灰意冷,不再把一件事当“事”、不再看得那么重要的时候,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管是一个努力拼搏的工作目标、还是一段费尽心思的关系。

 

那么,这种心态究竟是怎么帮到我们的呢?

 

02

放松下来,

我们会看见“浪”的方向

 

回到一开始我们聊的“反向浪”话题。

 

为什么有人可以用正向浪借势,有些人却无法分辨浪的方向呢?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管状视野——

 

人在紧张和压力下时,注意力范围会缩小,

 

就像透过一根吸管看世界,只能看到眼前的问题和困难,难以看到全局和可能性。

 

 

来访者亭亭,是一名备考研究生的大学生。

 

曾经她陷入了一种“恐慌性学习”状态:

 

每天学习12个小时,不敢有任何娱乐休息,甚至觉得吃饭都是浪费时间。

 

她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一旦完不成就自责不已。

 

结果她发现自己虽然花了大量时间,但效率低,记住的内容很快遗忘,模拟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在咨询室里,她慢慢觉察到自己的“卡点”:

 

她在无效的方向上努力,只会越努力越焦虑。

 

比如反复抄写笔记、沉迷刷题数量

——这只给自己虚假的成就感,耗时且效果甚微。

 

比如与同学比进度

——这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焦虑。

 

而真正的“正向浪”是: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让大脑有时间巩固记忆;

 

遇到错题不要苛责自己太笨,

而是记录下来,鼓励自己“这是一次进步的好机会”。

 

调整策略后,她学习时间少了,效率却大幅提升了。

 

 

所以你看:

 

当你感到一件事阻力极大,

也许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正在逆浪而行。

 

平静下来,和问题保持距离,才能像海龟一样分辨出——

 

哪些是“反向浪”,需要保持漂浮、保存实力;

哪些是“正向浪”,值得全力投入、借势前行。

 

03
懂得放松的人,
更容易遇到正缘,得到“贵人”的相助。

 

懂得放松的人,是很有魅力的。

 

当你不刻意寻求认可和支持时,反而越容易吸引贵人和正缘——这背后有着清晰的心理学逻辑。

 

我有两位老同学,都在金融行业工作,他们可以说是一个对照组。

 

小A总是步履匆匆,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逢人便发名片。

 

与人交谈时,她也总是想着如何让别人认可自己。

 

小B则完全相反,她走路从容,与客户交流时不卑也不亢。

 

她很少参加应酬,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她带领的团队凝聚力强,下属也愿意主动为她分忧解难。

 

 

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能力或资源,而在于她们的能量状态。

 

小A的紧张和焦虑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排斥力,

 

而小B的放松和从容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吸引力。

 

放松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三大优势:

 

前两个,是更强的情绪容纳力,和更精准的边界意识。

 

放松的人懂得,别人的情绪是别人的课题,不必全部承接。

 

当遇到消耗性关系时,他们不对抗不改变,只是保持边界,筛选关系。

 

这种稳定的边界感反而赢得了尊重,也避免了在负面关系中耗尽自己。

 

更重要的优势是——

 

放松的人,擅长识别和把握人际的“正向浪”。

 

就像小B,当遇到志同道合、彼此欣赏的关系时,她会全情投入,珍惜每次互动。

 

比如之前在职业迷茫期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前辈。

 

在谈话中小B总是不吝于赞美对方,对方也感受到了她的看见,

 

反过来看见了她的优点和长处,给她提了不少能发挥她特长的建议。
 
 
后来还给她推荐了现在的工作,让她的能力发光发热。
 
所以你看,人际关系的奥秘在于:
 
当你放松时,你不再释放出需求的紧张感,别人靠近你时不会感到被“索取”,而是被滋养。
 
当你停止拼命寻找贵人,开始允许和接纳自己的各种面向时,你会发现:
 
世界早已为你准备了所有你需要遇见的人。
 
04
如何放松下来,
让浮力托举你?
 
意识到放松的力量是一回事,如何在压力环境下真正放松又是另一回事。
 
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几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1、身体先放松,心灵才会跟随

 

压力来临时,我们总是习惯先“想办法”。

 

但紧绷的身体只会制造紧绷的思维。

 

你可以尝试“身体扫描法”

 

坐下或躺下,深呼吸,将注意力依次集中在脚趾、脚掌、小腿、膝盖......直至头顶。

 

通常不到十分钟,身体放松了,思绪也会清晰起来。

 

2、区分“努力”与“挣扎”

 

问自己一个海龟式问题——

 

“我此刻是在顺势努力,还是在逆流挣扎?”

 

如果是后者,暂停就是进步。

 

就像我在写作的时候,当我意识到即使在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一小时也不会有进展,那我不如换个事情做——

 

去散步、做家务,让思路在大脑自行整理,答案常常在不经意间浮现。

 

3、多跟滋养的环境链接

 

这个环境,可以是大自然——看云、听风、观察树木。每天多给自己预留一些不追求效率的时间,在户外放任思绪自由漂浮。

 

也可以是支持性的人际关系。

 

多跟与那些让你感到轻松、被支持的人相处,远离总是让你感到紧张和自我怀疑的人。

 

这些东西才是我们的正向浪。

 

 

过去,我们总被教导“人定胜天”、“努力必胜”,却忽略了另一种智慧——与世界合作。

 

世界的浮力一直都在,就像海水永远托举着海龟。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停止挣扎,相信自己会被托起。

 

当你感到疲惫不堪却寸步难行时,不妨试试是深吸一口气,放松下来。

 

然后顺势而为,让世界的浮力将你轻轻托起,带向前方。

 

慢慢精选

 

生活像海,而水总会悄悄托起你。

 

越是拼命对抗、越想掌控,反而越容易下沉。

 

当你放松呼吸,顺势而行时,反而更容易前进。

 

如果你也常常觉得:

 

工作里总在加码,却难有成就感;

 

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处理起来很吃力;

 

难以松懈,总感觉自己被压力裹挟。


真正的松弛,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懂得什么时候可以先停下来、先喘口气。

 

心理咨询,可以是一个安全的停靠点。

 

在安全的空间里,你可以自由地说出内心的想法,慢慢分清哪些需要承担,哪些可以暂时放下。

 

当你不再一味用力,才有余地去感受那些真正让你安心和充盈的时刻。

 

点击下方卡片
开始预约心理咨询
👇👇👇

 

  END. 

 

 

作 者 /卢 克
插 画 / 汤 圆
运 营 / 谢 晓 琳
主 编 / 陈 毛 毛

 

每一个「点赞」
我都当成喜欢👇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