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对于一些长期缺爱的人来说,孤独可谓无处不在。
为了回避孤独——
有的人会沉溺在虚假的梦境中寻求安慰,亦或进入到一段错误的关系中屡屡受伤,
但这并不是缓解孤独的良药,相反,它会令我们在孤独中越陷越深,作茧自缚。
那我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真正从孤独中走出来呢?
今天这篇文章,我与你一起探讨。

孤独者幻想:
明知是假的,但我不愿醒
在影片《攻壳机动队》里——
有一名长期单身的清洁工,他被黑客入侵大脑,植入了一段虚假记忆。
在虚假记忆里:他有妻子有女儿,三人快乐地生活着。
但后来妻子却有了外遇,带女儿离开了家。
为了找回“妻子”,他听从黑客摆布,做了一些不法的事情。
后来警察抓住了他,告知他事实真相:“你没有妻子也没有孩子,那只是一个虚假的梦境。”
听完警察的话,他整个人陷入了呆滞:“能不能允许我,不要从这个梦中醒来?”
透过清洁工的反应,我能感受到一种很深的「孤独者幻想」:
他害怕失去“妻子和女儿”,害怕面对孤独、无意义的生活;
为了在关系中获得一丝温存,他宁愿一直停留在虚假梦境里。
那是一种对现实孤独的恐惧,一种对真实世界的绝望。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深陷孤独者幻想的受害者故事,也在同步上演着。
去年,广东惠州发生了一起以“恋爱购房”为名的集体诈骗案件——
涉事女子自称“刘佳”,通过社交平台与至少36名深圳工薪阶层男性建立恋爱关系,
诱导他们在惠州特定楼盘购房后失联,导致受害者被迫背负百万房贷、爱情和钱财两亏空。
后来,南方周末的记者采访了部分受害者,试图还原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
其中有一位化名为“小张”的程序员,他意识到自己受骗了,但他不愿面对现实。
他曾在事情败露后打电话质问女孩:“你为什么要骗我?”
对方哭着回应道:“你很好,是我不好。”
小张心软了,原谅了对方,并拒绝其他受害者让他“向女孩套话,收集犯罪证据”的建议。
他对南方周末的记者说:“如果能引导骗我的女孩走上正途,我还是想和她在一起。”
甚至,他还幻想过跟女孩举办婚礼的场景,就连婚礼上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他都想好了应对策略。


人为什么会产生
「孤独者幻想」
孤独者幻想的本质——
是人在关系中无法获得真实的满足,于是把自己困在一种“假性亲密”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机制。
它不是一种刻意的自我欺骗,而是一个孤独者为了生存而产生的自我保护。
因为孤独本身是一种极其痛苦的体验,它会让人感到自己被世界遗弃、被他人忽视、被生活抛弃。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孤独中,Ta的内心会变得极度脆弱,就像一艘没有锚的船,在风浪中飘摇不定。
这时,Ta就会开始幻想一个完美的“拯救者”,并幻想与之构建一段理想关系来填补内心的空洞,
哪怕这个关系是虚构的,甚至是充满危险和伤害的,但只要能从中获得一点温暖,Ta就会紧紧抓住不放。
图片来源: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但与此同时,这种幻想也往往伴随着很深的绝望:
因为幻想一旦破灭,Ta就会面临更大的失落感:
Ta可能无法接受自己是孤独的,也无法面对自己“曾经那么渴望爱,却没有真正得到爱”的事实。
于是,Ta宁愿继续活在虚假的梦境里,也不愿直面现实的残酷。
《攻壳》里的清洁工如此,程序员里的小张也是如此——
他们明明知道对方是骗子/虚构的,却依然不愿意放弃这段关系。
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太需要爱了。
他们需要一个“她”来证明自己是有价值、有吸引力的,是值得被爱的。
即使这个“她”是假的,他们也愿意相信她是真的。
图片来源: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当然不仅仅是男性,女性也是类似的。
比如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
她为了回避孤独,交往了一个又一个男友。
其中有一个男友,名叫阿龙,是一个心理扭曲、具有暴力倾向的小混混。
松子知道阿龙非常危险,也知道被屡屡家暴的痛楚,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阿龙在一起。
后来阿龙被捕入狱,她也依然苦苦等待着,幻想等阿龙出狱后,两人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直到阿龙出狱那天——
她带着一束花去接应,结果却被阿龙狠狠扇倒在地,将她从幻想打回了现实。
图片来源: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如何走出「孤独者幻想」
由上不难看出——
一个人如果长期沉浸在幻想中,就会逐渐失去与现实世界建立真实联结的能力。
Ta会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依赖这种虚假的安慰,最终陷入更深的孤独循环。
那么,该如何走出「孤独者幻想」呢?
首先我想说,走出幻想的第一步:是允许自己感受孤独。
很多人之所以沉溺于幻想,是因为他们害怕孤独。
但孤独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恐惧。
当我们开始允许自己去感受孤独,与孤独共处时,我们就是在走向一种更真实的生命状态。
图片来源: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试想一下——
在某个夜晚,你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周围没有人,也没有声音。
那一刻,你可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但与此同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
它能让你从日常生活的喧嚣中抽离出来,重新链接内心的声音:
你可能会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以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有意识地通过写日记、自由书写的方式将它们记录下来。
这样的孤独,它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邀请——
邀请我们去倾听内心深处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去感受生命中那些细微而真实的情感波动。
也正是在这种孤独中,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紧接着我们来到第二步:培养对真实关系的觉知。
一段虚假的关系,它通常会呈现得很完美,令人忍不住深陷其中:
比如黑客给清洁工植入的关于妻子、女儿的快乐回忆,
比如房托女孩在小张面前呈现出的“贤妻良母”人设,
亦或松子幻想出来的,未来跟阿龙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场景……
它们看似都很完美,但遗憾的是,假的终究是假的,
即便再留恋,我们也总会有被现实狠狠打回原形、面目全非的那一天。
图片来源: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相比之下,跟一段真实的关系链接,则会更安全、更滋养,且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它就像是一条双向流动的河流,有平静也有湍急,有交汇也有分离。
且在交汇过程中,它还可能会有矛盾、有冲突、有误解、也有伤害;
但难能可贵的是:它允许彼此的差异存在,也愿意在冲突中寻求和解。
关于这一点,我的公公婆婆可谓是很好的典范。
他们如今已经70多岁了,一辈子很少发生剧烈的冲突或争吵。
倒不是因为他们的人格有多健全;
而是因为他们愿意接纳彼此的优缺点,也愿意在冲突中相互理解和退让。
比如我的婆婆——
她文化程度不高,控制欲强,有强迫症。
做饭时,她一定要将分量控制在“刚刚够吃”,不能容忍有一丁点剩饭。
我其实不太能忍受她这种行为习惯,婚后不久就跟先生从家里搬了出去。
但我公公却非常理解婆婆,并夸赞她勤俭节约。
虽然有时候,他也会因为“饭菜不够吃”而生气,但只要婆婆给他加煮一碗云吞面,他的怒气就会平息。
又比如我的公公——
他文化高,有思想有智慧,但也有一些偏执。
在有些事情上,他会要求婆婆一定要按照他说的去做。
如果婆婆不小心出了错,就会被他训斥。
大部分情况下婆婆都不会反驳,但有时候,她也会忍无可忍,反骂公公像“神经病”。
当意识到婆婆生气以后,公公就会立马收嘴。
图片来源: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透过他们的相处模式,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
一段真实的关系并不是完美无缺、充满和谐的,
对面那个人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会有很多令我们暴躁、气愤,甚至失望的时刻。
关键在于——
我们愿意一起容纳这些糟糕的部分,同时再去享受那些美好的、温暖的、被支持的时刻。
写在最后
你可能会问:“如果我连一个真实的关系都找不到,怎么办?”
我想说,这不是你的错。
孤独是一种普遍的人类体验,它并不意味着你有问题。
事实上,你不是一个人,很多人都在孤独中经历类似的挣扎。
但请记住,真正的爱不是建立在幻想中,而是建立在真实的关系中。
只有当你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愿意去体验真实的情感,你才能真正走出孤独的牢笼。
此刻你正在经历一种深刻的生命过程。
你不需要马上找到答案;
只需要允许自己去感受、探索和体验,去尝试联结周围那些虽不完美但真诚的关系,
真实的关系链接,往往始于你愿意拿出真心的那一刻。
别着急,时间会证明,你值得收获一段深刻、饱满的关系。
如果你面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等有困扰,渴求得以梳理和强有力的支持,这一次,不妨从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咨询服务开始——
在这里,你能充分地倾诉和表达,咨询师陪你一起面对你当下的成长课题,梳理脉络,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
这一次,看见自己,开启你的心理咨询之旅吧~
点击下方卡片
👇👇👇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发布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南方周末《消失的17个女友,留下的39套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