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相爱到分手,原因其实是同一个

武志红主创团 10万+阅读 7评论

编者按:

 

我们为何爱上一个人?
当在一段关系中,我觉得我很好,然后我就爱上了你。
——曾奇峰
作者 | 天雅
责编 |  陈沉沉

 

 

生活中,我们时常有这种感觉:
 
爱一个人,真的好难。
 
因为:
 
现实中的爱人呐,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现实中的关系呐,总有这样那样的羁绊。
 
折腾久了,人累,心更累……
 
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经历磕磕碰碰、分分合合以后,
 
开始陷入绝望,并退回到一个人的角落里,不敢再爱。
 
但回避,终究没能解决问题;
 
相反,它会容易让人陷入抑郁、悲观和自我怀疑,形成恶性循环。
 
这个局,该怎么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分享朋友菁菁的故事。
 
 

我们为何爱上一个人?
 
 
多年前,菁菁与前男友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对方抛下她不辞而别。
 
后来,她一个人来到广州,没日没夜打拼,终于将债款还完。
 
期间,虽然有不少异性追求,但菁菁始终不敢轻易触碰爱情。
 
好不容易一年前,她决定再勇敢一回,却又一次遭遇了挫败。
 
当时,她喜欢上了男生A。
 
为了靠近A,她做了很多努力——
 
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对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随着两人关系越来越近,她决定将A约出来,鼓起勇气表白。
 
A一口答应了她的邀约,但到了约定时间,却始终没有出现。
 
菁菁发信息过去询问。
 
结果等了整整两小时,对方只回了一句:“我有事,来不了。”
 
随后,便没有下文。
 
这短短6个字,唤起了菁菁过去被抛弃的创伤,令她彻底陷入自我怀疑:
 
“一定是因为我很糟糕,所以他随随便便放我鸽子,连解释都懒得给……”
 
她开始变得抑郁,再一次陷入对爱情的绝望,认定自己这辈子都不会被爱了。
 
期间,我尝试过用各种方法安抚她,但一点用都没有,我最后也彻底没辙了。
 
但最近,菁菁却突然告诉我: 她恋爱了。
 
我非常诧异:“是何方神圣,居然能让你破防?”
 
她笑了笑:“没那么夸张,就是一个平常且实诚的男生。”
 
随后,她给我分享了2件事。
 
一个月前,她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认识了男生F。
 
F见到她的第一句话是:你真好看。
 
随后他们像朋友般闲聊了起来,聊着聊着,F又冒出一句:你性格真好。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让菁菁心头一颤:“原来在他心里,我这么好。”
 
半个月前,菁菁想去看一部爱情电影,但又害怕一个人去影院的尴尬。
 
于是她给F发了一个信息:“你可以陪我去看电影吗?”
 
当时,F秒回了她:“当然可以。但我最近工作比较忙,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结束工作后立刻赶过去陪你看。”
 
短短一句话,令菁菁再度心头一颤:“原来在他心里,我是被重视的。”
 
后来,F实现了他的承诺,再后来,他们就恋爱了。
 
听完菁菁的分享,我既欣喜,又感动。
 
关于爱情,曾奇峰老师曾经说过非常棒的一段话:
 
我们为何爱上一个人?
 
当在一段关系中,我觉得我很好,然后我就爱上了你。
 
在菁菁跟F的相遇及互动中,就完整地呈现了这个过程。

 


 

我们为何失去爱的人?
 
 
到这里,看起来,爱似乎很简单。
 
但事实上,要真正做到,却是相当难的。
 
因为在亲密关系中,
 
为了爱一个人,为了给对方制造这种「好的感觉」,我们容易进入2个误区:
 
① 拼命给予对方。
 
“因为爱你,所以我努力把最好的都给你。”
 
这句话,听起来很动人。
 
而透过心理学的角度,它其实存在另一面。
 
在亲密关系中, 当一方总是不断付出、不断给予时,往往会削弱另一方自我的力量。
 
曾经在书中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嫁给了一位比她年长20岁的成功男士。
 
结婚后,丈夫对她说:“亲爱的,你别出去工作了,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
 
女士听从了丈夫的话,但一年后,她却陷入了抑郁。
 
为什么呢?
 
因为,丈夫的持续付出、给予,令她产生一种感觉:
 
你是强大的,我是弱小的;
你是好的,我是坏的。
 
当她这种感觉指向丈夫时,就会变成变本加厉的索取;
 
而如果指向自己,就会令她产生自我怀疑,陷入抑郁。
 
② 拼命委屈自己。
 
“因为爱你,所以我不断委屈自己去迁就你。”
 
这句话,听起来很感人。
 
但它同样存在另一面。
 
在亲密关系中,当一方总是不断迁就、妥协时,往往会助长另一方的自我中心倾向。
 
多年前,我的小姨经媒人介绍,嫁到镇上一位富有人家。
 
由于家境悬殊,小姨面对丈夫一家,始终有一种卑微感。
 
婚后,尽管有保姆,她还是经常自己做家务,服侍老人小孩。
 
每当跟丈夫意见不合的时候,她也总是委屈自己去迁就丈夫。
 
但丈夫并没有因此感激她、怜惜她,反而对她愈加冷淡。
 
为什么呢?
 
因为小姨的处处迁就与顺从,给了丈夫一种感觉:
 
无论我怎么对你,怎么忽视你,都是被允许的。
 
那样他就不需要再费心思去顾及妻子的感受了。
 
综上所述,在亲密关系中——
 
当你不断给予时,会无意中将自己放在高位,将对方放在低位;
 
当你不断承让时,会无意中将自己放在低位,将对方放在高位。
 
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将关系推向一种 「失衡状态」 ——
 
它并不会给对方一种「好的感觉」;
 
相反,它会令对方感觉很糟糕,令双方关系越来越糟。

 

 

 

关于爱的真谛
 
 
那么问题来了,
 
在亲密关系中,到底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给予对方「好的感觉」呢?
 
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里,武志红老师给了我们答案。
 
他说,
 
在关系中:
看见,就是爱。
 
当你看见我这一刻,有两层镜子的含义:
 
第一层是物理层面的 ——
 
你的眼睛宛如一面镜子,我从中看到了我的样子。
 
第二层则是灵魂层面的 ——
 
当你用心看到我时,你的整个灵魂的反应,就像是一个抽象的镜子一般,照出了我的存在。
 
而从哲学上可以说,没有你的看见,也就没有我的存在。
 
回到菁菁的案例。
 
无论是不辞而别的前男友,还是临时爽约的男生A,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他们其实是“看不见”菁菁的:
 
前男友看不见她创业失败后的挫败与无力;
男生A看不见她等待无果后的失落与难过。
 
在关系中,一方的看不见,往往会给另一方传递一种感觉:
 
我是不重要的,我的存在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
 
也因此,它令菁菁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不配被爱、不敢去爱”的自我怀疑中。
 
菁菁说:
 
回顾过去在亲密关系中,我自己其实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
 
由于原生家庭的缺陷,我性格其实并不好;
由于对异性有些抗拒,我一向不怎么打扮。
 
也因此,
 
这些年我一直努力学习心理学,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而男生F的出现,没有冠冕堂皇的措辞,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
 
他只是诚实地表达了他眼中菁菁的样子:你真好看,你性格真好。
 
这简简单单的2句话,对菁菁而言,却极具意义——
 
它抚慰了她这些年不被爱的失落和挫败,并确认了她努力之下的成长与蜕变。
 
这,就是关系中「看见」的力量。
 
它不需要一味给予与付出,也不需要一味迁就与妥协,
 
只需要两个平等的个体,全然放下预判和期待,照见彼此真实的样子。
 
就像后来菁菁约F一起看电影。
 
他答应了,但他并没有立刻放下工作去“讨好”她,而是遵循自己的节奏,努力配合她。
 
菁菁说:
 
在等待他结束工作的时间里,我其实是惶恐和忐忑的。
 
因为我害怕他会像前男友或男生A那样,突然消失或爽约。
 
但当他真正出现在我面前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感……
 
她承受住了早期创伤带给她的怀疑与焦虑,并用时间验证了:
 
她依然是值得被重视的。
 

 
 
 写在最后 
 
 
这是一个普通女孩从「怀疑爱情」到「重新相信爱情」的故事。
 
从中,我看到了绝大多数人在亲密关系中共同的影子。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人生下来就是残缺的。”
 
带着这份残缺进入亲密关系,人难免会犯错,会受伤,会不知所措。
 
我们渴望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圆满,但由于彼此的残缺与局限,常常演变成了相互伤害。
 
但也正是透过一段段伤痕累累的亲密关系,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看见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
 
这时,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便可以为自己的需求去做一点事情——
 
我满足自己的渴望,开始照顾好自己,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任,爱我自己,安慰内在的不安。
 
当把力量带回给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因此变得更加完整。
 
当我们带着完整的自己进入关系 ——
 
便不再需要通过不断「给予」,去满足自己的自恋;
 
也不再需要通过不断「妥协」,去掩盖自己的自卑。
 
而是全然放下预判与期待, 用我的本真去碰触到你的本真,看见彼此真实的存在。
 
在我看来,这才是恋爱的意义,也是亲密关系最纯粹的模样。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