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的人,都有这1个习惯,真的不累

武志红主创团 10万+阅读 0评论

作者 | 和小畏

责编 | 陈轻轻

 

 

你是否经常感觉,自己处于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当中——

 

遇到一点小挑战,就感觉慌乱想要逃避;

 

明明是很日常的事,总觉得很困难很烦;

 

难得想到一个目标,又觉得自己做不到......

 

似乎应了那句话:任何困难都把我打倒

 

你渴望改变,可又不知从何下手,那些网上说的心态调整、自我鼓励的道理你都懂,可都见效甚微。

 

对此,我很建议你做一件极其有效,却又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事:去学一点新东西

 

所谓「新东西」,就是你原来的生活里面不常见,或是你原本不了解、不擅长的事。

 

学习它,能够帮你重新活过来。

 

 

遇事不怵的人

  是怎样做事的?

 

 

我过去一段时间里,也处于上述的无力感当中,遇到挑战,总会本能地想要退缩。

 

虽然试着做了一些心态上的调节,但见效依然甚微。

 

而最近的一段经历,让我有了新的体悟。

 

在前几个月,我收了一个特别的「学生」:W先生。

 

W是一名正在学写作的心理咨询师,他在写作上遇到瓶颈难以进行下去,于是主动联系上我,并邀请我来指导他。

 

其实,做心理咨询和写心理文章看似相仿,但背后却有着非常多的不同。

 

所以,我以前练习写作时所踩过的坑,W一个也没有少踩。

 

当然,我也把心得和技巧倾囊相授,他也在一次次的练习中进步

 

如今,他的写作速度、文字流畅度已经有了相当幅度的提升。

 

在这几个月的交流里,我发现W精力特别充沛,他平日里经常主动学习新东西——

 

学心理学、学开车、学做饭、学装修,再到如今学写作。

 

他的行动力很强,一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只要他认为有价值去学,就不会考虑太久,立马去找老师,问AI,请教朋友。

 

最近,W还在学英语

 

他在北京,跟着老师学习如何用英语介绍故宫,打算接下来去给外国友人当导游。

 

听到这,我深深地感受到他身上的活力与朝气,也由衷地感到佩服和羡慕。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

 

他为何能变成这样呢?

 

而我想改变,又能做些什么呢?

 

 

 

学习的隐藏功能

是改变对自我的感知

 

 

W身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保持学习,善于学习。

 

面对新事物,他并不会把它想得过于复杂困难,而是在心底里面有一个坚定的声音:我可以学

 

这个无比朴素的信念背后,其实反映了他的核心自我认知:

 

我是有力量的,我是能成长的。

 

别小看这句话,这其实是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那些常常感到无力的人,往往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学习新东西了。

 

如果生活长期处在一种的「停滞」当中,时间一久,人就会难以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力量

 

并且,我们的生活必然会遇到挫折,长期停滞的人,一遭遇打击,便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即使遇到小小的挑战,也会感到惊慌想逃。

 

我便是如此,在过去的这几年里,我几乎没有学过任何新东西。

 

即使有时候看到一些羡慕的技能,但首先想到的也不是学,而是觉得自己不再具备学好的能力了。

 

举个例子,我一直很羡慕有的人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能和外国人自然的交谈。

 

可每次见到朋友英语很好时,我就会在心里感叹,自己读书时为什么学英语不够认真。

 

现在毕业这么多年了忘了许多,脑子也不如过去灵光,恐怕这辈子都学不好了。

 

这样的思维,其实就是一种故步自封,自己下意识地把事情想象得很难,认为路上的障碍无法跨越。

 

于是停留在原地,精力都耗在自怨自艾上,也没想过去学习。

 

而这几个月辅导W写作的过程里,我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一开始W的写作架构很混乱,很多表达非常累赘,也容易不顾读者变得放飞自我。

 

当初我看稿子的时候还心想:这想要写好得啥时候呀!

 

而随着几个月的练习下来,W的进步也让我重新认清一个朴素的真相:

 

写作这条路上的难关总共就那么多,只要写下去,就一定能逐步克服一点点变好。

 

写作如此,别的事也如此。

 

想到这,我最近便因此开始学英语了。

 

 

不为KPI

而是为了自我感觉更好

 

 

我学英语的核心目的还并不完全是为了实用,而是想要透过「学习」这件事,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前面提到,W的好状态来自于内在的核心信念:

 

我是有力量的,我是能成长的

 

若我们也想培养这样的核心信念,光靠看心灵鸡汤,或是喊口号打鸡血是不够的,

 

最朴实有效的方法,便是开始学习一样新东西。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最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从0到1的过程——

 

从一开始完全不擅长,总是犯错,到随着不断地练习,犯错会越来越少,甚至偶尔做出让自己眼前一亮的成果。

 

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经历,才能给人带来最有底气的力量感。

 

 

再分享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经历。

 

在中考后的暑假里,我头一回参加有强度的军训。

 

对于没接触过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我而言,在大夏天穿着长袖长裤,跑步、俯卧撑,这些足以让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当然,其他同学也累得不行,好不容易到了喘息的时间,

 

也是要在大太阳底下半蹲着,大家一边努力维持姿势,一边又控制不止地轻微摇晃。

 

教官也看到我们快挺不住,大声问道:“苦不苦?累不累?”

 

同学们也实在逞强不下去,就连忙喊苦喊累。

 

这时,教官说了一段让我记忆至今的话——

 

“你们要记住,现在有多苦,有多累。

 

高中的学业也会有很多苦,很多累,生活会有很多挑战,会让你害怕,想逃、想放弃。

 

但要记得,过去那么辛苦的军训,你们都坚持下来了。”

 

如今回过头看,教官的话语里其实阐述着朴实而深刻的道理——

 

去经历、去感受,去见证自己的力量,然后再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

 

在这,我也想邀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学一项新技能了?

 

可以是学一项运动、一门乐器、一门外语,或是更小的事,比如学种绿植、学做一道菜、学唱一首歌......

 

如果你面对生活时常感慨恐慌想逃,不妨从平时开始,去做一点事情,去学一样东西,

 

不是为了完成外在的KPI目标,而是为了去重新见证自己的力量与成长。

 

 

放松时尽情放松

做事时全力做事

 

 

看到这,或许有人会说:可我真的太累了,实在不想学东西呀!

 

当然可以。

 

其实,今天之所以聊这个话题,并非是要给大家上压力,催促你一定学习和做事。

 

而是想要分享一种帮助你恢复能量的方法。

 

过去,我们都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长大,说到学习,不少人都会习惯性把它理解成一种任务、压力。

 

因为这时所学习的内容,可能并不是我们自己感兴趣,想要做的。

 

相比之下,面对那些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学习可以成为一种对内在的滋养。

 

在这个过程中,不必用外界制定的KPI来要求自己,允许自己慢一些,拖沓、害怕,试着去拥抱这些感觉,然后去行动。

 

 

同事小丹对此深有体会。

 

她最近在学跳舞,发现身边有很多人比她学得快、跳得好。

 

一开始,她也会担心自己跟不上,直到后面想清楚一个道理——

 

我来这里不是跟别人暗自比较的,虽然比别人跳得好这件事情,会让我短时间内想努力、想超过她们,

 

但失去了我只是想跳得开心的初衷。

 

后来,她这样安慰自己

 

没关系,我不是来完成KPI的,

 

这里不是工作,也不是赛场,

 

这是我自己做主的地方,开心就好。

 

一段时间后,她给我们分享了自己跳舞的一段成片,不仅舞蹈动作非常自在,整个人也相当有能量。

 

 

 写在最后 

 

 

如果看到这里,你依然处于无力当中,担心自己做不成,学不好,

 

我想分享一段网上看到的话,与你共勉——

 

我害怕,那就害怕地做;

我焦虑,那就焦虑地做。

 

我拖延,那就拖延地做;

我无法专注,那就分心地做。

 

我没有自信,那就不自信地做;

我状态不好,那就状态不好地做。

 

我时间不够,那就挤碎时间去做;

我还没准备好,那就没准备好地做。

 

现在时机不对,那就时机不对地做;

现在不能好好地做,那就坏坏地做。

 

现在还不想做,那就先心不甘情不愿地做。

 

行动起来,哪怕再慢,你也是在变好。

 

如果你面对个人成长、情绪管理等有困扰,渴求得以梳理和强有力的支持,一次,不妨从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咨询服务开始——

 

在这里,你能充分地倾诉和表达,咨询师陪你一起面对你当下的成长课题,梳理脉络,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

 

这一次,看见自己,开启你的心理咨询之旅吧~

 

点击下方卡片

开始预约心理咨询

👇👇👇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发布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