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过得不顺的人,请学会「蓄力」

武志红主创团 10万+阅读 1评论

作者 | 逸书

责编 | 陈轻轻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很多个想要改变自己,却又难以改变的瞬间?

 

明明厌倦了熬夜刷手机,第二天却依旧顶着黑眼圈醒来;

 

发誓要戒掉拖延症,可截止时间前依旧焦头烂额;

 

甚至说出“不想再这样了”之后,改变了几天又回到原状。

 

我们总在“想改变”和“难改变”之间反复拉扯,就像被困在一间没有门的房间里。

 

直到某天,我的朋友小云砸开了房间里的墙。

 

从她的故事里,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做出改变”的解法:

 

做出真实的改变,并非易事,而是需要反复地攻克,长久地蓄力。

 

 

 

 

前几天和小云聊天,发现了她身上的一个巨大改变

 

小云在上家公司天天加班,在长期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下,她终于下定决心辞职休息一段时间。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替她感到高兴。

 

小云的这份工作从毕业干到现在有三年了,是专业对口的一份稳定工作。

 

但自从公司拓展新业务以来,上级就把新领域的工作交了给她,

 

工作就越来越繁重,但工资却没有见涨,

 

还要经常把工作带回家完成,加班到十一二点成了生活常态。

 

慢慢地,她的身体状况也开始大不如前,总是精神状态不佳,经常失眠。

 

或许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损耗,让她终于决定结束这份消耗自己的工作。

 

但小云告诉我,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小云把辞职的想法告诉父母之后,他们第一时间表达了强烈的反对——

 

是你抗压能力太差了,哪个工作不辛苦?

 

我早就告诉你不要选这个专业,你当初非要选,现在又来闹离职。

 

要是选了我说的xx专业,肯定不会这样。

 

小云看着父母两人接连发来的十几条语音,直接打了个电话过去和父母对峙——

 

你说我抗压能力差,但实际情况是,我的身心已经被这份工作折磨得很疲惫了,我需要休息。

 

我目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判断能力,再找对口的工作不是难事。

 

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这个专业,我现在依旧很喜欢。

 

刚开始,她的父母还在电话里劝阻她不要离职,

 

但小云一直据理力争,没有一点让步地为自己辩护、说出她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末了,她的父母妥协了:如果你想好了,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小云说的这件事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首先,小云一直以来是一个非常害怕冲突的人。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每当她的想法和父母有分歧,行为没有令父母满意时,

 

父母就会马上表达不满,并且继而否定女儿的整个

 

比如小时候有一次,小云想捡起很久没学的钢琴,问妈妈自己是否能接着上钢琴课。

 

她妈妈当即严厉地训斥她:

 

“你是以为家里很有钱吗?为什么你总是这么自私,从来不考虑父母赚钱有多辛苦?”

 

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之后,小云也不敢轻易和父母提任何要求,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替父母攻击自己、自我内耗。

 

因此,她很害怕和人产生冲突、吵架,害怕对方会攻击自己,害怕自己又一次陷入自我攻击。

 

即便和别人有一些分歧,她也只会在心里默默消化,在夜里辗转反侧。

 

但这一次,她居然不仅没有在父母反对自己时内耗,还坚定地反驳了回去。

 

我既感到神奇,又觉得她的变化其实有迹可循。

 

 

 

 

小云迈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应该是去年过年和母亲大吵一架的时候。

 

小云的妈妈总有“劝饭”的习惯,也就是总想劝女儿多吃一点饭。

 

“劝饭”有时是因为觉得女儿吃的太少,有时是因为不想剩菜剩饭,

 

总之小云每次回家吃饭,饭毕总是要和妈妈推辞一番,反复说自己真的吃饱了,才能下桌。

 

这一天,小云已经喝了一碗汤,吃了满满一碗饭,可妈妈还反复要求她再喝一碗汤,不要浪费食物。

 

以往小云都会忍着饱意再喝一碗,但她这次只说了句“吃饱了”,便放下碗筷拒绝再喝了。

 

妈妈面对小云从未有过的“反抗”感到有些气恼:

 

“叫你喝一碗汤而已,至于吗?为你好还要受气!我辛辛苦苦煲的汤都不喝完!”

 

在一次饭桌上要多消化的,或许真的只是一碗汤、半碗饭,但20年就要消化几千碗。

 

小云不愿再忍受,于是和母亲大吵一架,最终以父亲劝和,向小云保证不会再“劝饭”结尾。

 

 

回忆起那次冲突,小云如今还记忆犹新,因为那是她第一次和父母吵架。

 

以前,小云就算和父母有分歧,也会表面上顺从他们。

 

但小云的男友觉得,她需要学会反抗,不然她的父母永远不会倾听小云的想法。

 

小云一面觉得男友说得在理,一面又会自我怀疑:可能我的想法确实不够成熟、不够正确呢?

 

反抗就意味着小云在冲突中要为自己坚定辩护、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也就是要完全信任自己

 

可她已经太习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太习惯质问自己,太习惯通过退让来寻找一个和平地带。

 

而男友在小云想要表现出退让姿态的时候,总会反复告诉她

 

你的诉求和想法没有问题,你要坚定地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男友也会经常夸赞小云有热爱的事业、工作能力强、性格好,

 

这让小云在父母的打压之外,慢慢对自己有了更加正面客观的认识。

 

在拒绝母亲“劝饭”时,小云感受到,

 

她的诉求、感受不再是需要打压的坏念头,而是能够保护她不被伤害的边界。

 

 

 

 

从小云的经历里,我发现:

 

做出真实的改变并非易事,而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的结果。

 

从别人看来,小云可能只是和父母产生了一次冲突,

 

但对于小云来说,她的内心经历了一场长期的转变,才能够推翻过去那个内耗的自己,勇敢地为自己辩护。

 

从前,小云和别人有矛盾时,总会先责怪自己:

 

“是你太自我了,你应该多为别人考虑”,然后默默消化委屈。

 

而在这个转变中,小云一次又一次安抚内心那个小小的自己: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的需求是值得被看见的,你是值得被爱的。”

 

饭桌冲突之后,她开始在更多的事情上为自己说话——

 

和父母产生矛盾时,小云会直接打断父母的贬低;

 

在家休息时,收到到不想去的饭局邀请,小云会果断拒绝;

 

工作上被安排过多的任务,她开始尝试和领导反馈;

 

男友有时惹她生气,她也能表达当下的愤怒。

 

在这个过程中,小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正反馈,这也激励着她继续做出更大的改变。

 

每当父母对小云提出质疑,她的内心不会再被质疑击倒,而是越发坚定。

 

她的父母也开始渐渐明白:

 

女儿已经不是那个只会一味听话的孩子了,她有自己的见解、也有自己的人生,能够自己做出选择。

 

 

小云的改变,让我想到自己的一个经历。

 

拖延症不算轻的我,有一天刷到了博主@Muhelos的一条微博。

 

其中有一个瓦解拖延症的思路,我感到十分受用,也分享给大家:

 

拖延症,就像家里地上那个总是没有捡起来的纸巾。那包纸巾代表着拖延,明明顺手就可以做的但不去做,明明说好要做的事,却一直让它在计划里存着。

 

我只是个普通人,所以要给自己制造优势,那就是行动力和说到做到的纪律。

 

能在两分钟内做完的事,立刻去做;

 

稍微复杂的事,想到了就立刻去分解它,麻烦的事远没有想象中的麻烦。

 

这段话给我的拖延症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解决方法:

 

两分钟内能做的,即刻去做;

 

复杂的事,远没有我想的那么复杂,即刻去分解成一件件小事。

 

于是,我把这条微博打印下来贴在了书桌上。

 

每当我想拖延时,一抬头便能看到督促我停止拖延的话语。

 

即使不能马上做到停止拖延,也能够消除内心对于“行动后将会面临更多困难”的逃避。

 

长此以往,拖延症居然缓解了不少,也不会被看起来繁杂巨大的事情吓倒。

 

我想,我的改变和小云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

 

反复地反抗,反复地让自己接受更好的思想,直到一次又一次小小的突破覆盖掉过去 ,构成一个崭新的自己。

 

 

 

 

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想要做出改变,在运用“重复”这个方法时,还有哪些核心思路是需要注意的?

 

①正视改变的距离

 

为什么我们心血来潮想改变,最后却总是无疾而终?

 

其实并不是你行动力差,而是你没有看见,从“现状”到“完成改变”,这中间其实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就拿小云的改变来说——

 

在我们看来,小云只是由过去“回避冲突”变得“敢于争吵”;

 

但其实小云的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转变,也花费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最开始,小云在和男友恋爱的两年里,才觉察到了自己在关系中的退让姿态;

 

在和男友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种回避冲突的心态会不断消耗自己,从而在认知上想要改变;

 

而小云反复的自我认可,以及伴侣的健康回应,为她逐渐建立起了自我确认——

 

信任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的需求,不再向他人倒戈。

 

最后,不断累积的家庭压力促使她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在这之后,小云不断地在更多冲突中寻找到让自己舒服的反抗方式。

 

这才完成了一场完整的改变。

 

所以,真实的改变有一段不可被忽视的距离。

 

我们要先对这段距离有充分的认识,再开始行动,才不会急于求成,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②多给自己正向反馈

 

在改变的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未设想过的困难。

 

但我们的目光不应该聚焦在困难上,而是要认真观察自己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比如今天虽然没有背完50个单词,但是我已经坚持三天了;

 

虽然词汇量还是不高,我已经能大概看懂之前不会的文章了。

 

记住这些小小的进步,庆祝它们,并告诉自己:你已经和之前的自己不一样了。

 

③允许自己暂时无法改变

 

有时,尽管我们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情十分急切,但就是无法迈出关键一步。

 

这时我想告诉你,接受自己暂时不完美、暂时不勇敢,也是一种珍贵的勇气。

 

你或许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经历,或者一个契机。

 

不必因为暂时停留在原地而自责。

 

 

 写在最后 

 

 

改变,其实有点像游泳。

 

最开始,光是看向那片深邃未知的水域,都会感到无措、害怕。

 

慢慢地,因为不想继续生活在现状里,选择鼓起勇气,一口气扎进水中。

 

潜在水里时,会遇到乱流,会呛水,会想回到熟悉的陆地。

 

在水中应对一系列困难的过程里,学会规律摆动、换气,

 

这也是慢慢直面内心,寻求解法的过程。

 

最后跃出水面大口呼吸,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已经游过一段长长的深海。

 

祝大家也能够游出自己的海。

 

如果你也面对个人成长、原生家庭有困扰,渴求得以梳理和强有力的支持,

 

一次,不妨从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咨询服务开始——

 

在这里,你能充分地倾诉和表达,咨询师陪你一起面对你当下的成长课题,梳理脉络,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

 

这一次,看见自己,开启你的心理咨询之旅吧~

 

点击下方卡片

开始预约心理咨询

👇👇👇

 

作者:逸书,责编:陈轻轻。本文原创发布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暂无评论